煩省的意思、煩省的詳細解釋
煩省的解釋
詳略,繁簡。《晉書·張輔傳》:“ 班固 叙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同,不如 遷 一也。” 唐 劉知幾 《史通·煩省》:“夫論史之煩省者,但當要其事有妄載,苦於榛蕪,言有闕書,傷於簡略,斯則可矣。”《文獻通考·經籍十一》:“又有古《論語》與古文《尚書》同出,章句煩省,與《魯論》不異。”
詞語分解
- 煩的解釋 煩 (煩) á 苦悶,急躁:煩躁。煩亂。煩惱。煩悶。煩郁。心煩意亂。 又多又亂:不厭其煩。要言不煩。煩絮。煩瑣。煩冗。煩文。麻煩。 攪擾:煩擾。煩嚣。 敬辭,表示請、托:煩勞。煩請。 筆畫數:; 部
- 省的解釋 省 ě 地方行政區域:省份。省會。 節約,不費:省錢。省事。省吃儉用。 簡易,減免:省略。省稱。省寫。 中國古官署名:中書省(a.魏晉開始設置,總管國家政務,曆代有所沿革,唐初設“中書、尚書、門下”三
網絡擴展解釋
“煩省”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古代文獻和史學讨論中,其核心含義為“詳略,繁簡”,指文字或叙述的詳細與簡略程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詞義:指文字記載或曆史叙述的繁複與簡略,強調内容的詳略取舍。
- 構成:“煩”指繁瑣、詳細,“省”指省略、簡略,二者結合形成對比關系。
二、出處與例證
- 《晉書·張輔傳》
張輔對比班固與司馬遷的史書寫作風格,提到“班固叙二百年事乃八十萬言,煩省不同,不如遷一也”,意指班固文字冗長,而司馬遷更簡潔。
- 唐代劉知幾《史通·煩省》
提出史書應平衡詳略:“夫論史之煩省者,但當要其事有妄載,苦於榛蕪,言有闕書,傷於簡略,斯則可矣。”強調既不能過度堆砌,也不可遺漏關鍵。
- 《文獻通考·經籍十一》
提到古《論語》與古文《尚書》的“章句煩省”差異,說明不同文獻的繁簡風格。
三、曆史評價與應用
- 史學标準:古代學者常以“煩省”評價史書優劣,如司馬遷的《史記》因“文約而事豐”被推崇,而班固的《漢書》則因“煩省不當”受批評。
- 寫作指導:劉知幾主張根據内容重要性決定詳略,避免無意義堆砌或過度簡化。
四、現代應用
該詞現多用于古典文獻或史學研究的分析中,讨論文本的詳略處理是否合理,較少出現在日常語境。
“煩省”是古代文論術語,強調文字叙述的繁簡平衡,核心在于根據内容需要取舍詳略。其評價标準至今仍影響曆史寫作與文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二
煩省(fán xǐ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部首是“疒”和“目”。煩省的拆分部首是由“疒”表示病痛、煩惱的意思,而“目”則表示與視覺有關的意思。
煩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它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成語,意為煩惱憂愁的狀态或情緒。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煩省的古代漢字寫法為“疒目”。
下面是幾個關于煩省的例句:
1. 最近工作壓力太大,我感到煩省不堪。
2. 他的病情嚴重,一直處于煩省狀态。
由于煩省是一個漢字詞語,所以沒有繁體字形式。除了繁體字以外,煩省在簡體字中沒有其他特殊的形式變化。
除了煩省之外,還有一些近義詞可以用來表達相似的意思,比如痛苦、憂慮、苦惱等。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在心理或身體上感到困擾、不快或煩惱的狀态。
反義詞可以用來表示與煩省相反的狀态或情緒,比如安甯、愉快、舒適等。如果一個人沒有煩省,那麼他可能是處于愉悅和輕松的狀态。
希望這些信息能幫助您更好地了解煩省這個詞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它的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内容。如需了解更多,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