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鲦的意思、白鲦的詳細解釋
白鲦的解釋
亦作“ 白鯈 ”。亦作“ 白條 ”。魚名。産于淡水,大者長尺許,腹白,鱗細,好群遊水面。《詩·周頌·潛》“鰷鱨鰋鯉” 漢 鄭玄 箋:“鰷,白鰷也。” 高亨 注:“鰷,又名白條魚。”《莊子·秋水》“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唐 成玄英 疏:“鯈魚,白鯈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三·鲦魚》:“鰷,生江湖中小魚也。長僅數寸,形狹而扁,狀如柳葉,鱗細而整,潔白可愛,性好羣遊。” 阿英 《年畫的叫賣》:“手裡拿個大白條,鱗眼勿動還會跳。”
詞語分解
- 白的解釋 白 á 雪花或乳汁那樣的顔色:白色。白米。 明亮:白晝。白日做夢。 清楚:明白。不白之冤。 純潔:一生清白。白璧無瑕。 空的,沒有加上其它東西的:空白。白卷。 沒有成就的,沒有效果的:白忙。白說。 沒
- 鲦的解釋 鲦 (鰷) á 〔鲦魚〕體小,呈條狀,肉可食,生活在淡水中。 (鰷) 筆畫數:; 部首:魚;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白鲦”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主要釋義如下:
1. 基本定義
白鲦是一種淡水魚,學名Hemiculter leucisculus,屬鯉科魚類。其别名較多,如“白條”“白鯈”等,不同地區方言中也有“白小”等稱呼()。古稱“䱗”“鲦”,《詩經》中即有記載,鄭玄注《周頌·潛》時提到“鰷,白鰷也”()。
2. 形态與習性
- 外形:體形狹長如柳葉,鱗片細密,腹部銀白色,大者可長達尺許(約30厘米)()。
- 栖息環境:喜群居于江河、溪流、湖泊的上層水域,以群體活動為主,有“自然首領”的群體習性()。
- 特性:性情活潑善跳躍,但離水後易死亡;食性較雜,偏好腥味面食()。
3. 文化及文獻記載
- 《莊子·秋水》中以“鯈魚出遊從容”比喻悠然自得的狀态,唐代成玄英注解“鯈魚”即白鯈()。
-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詳細描述其形态與習性,稱其“潔白可愛,性好群遊”()。
- 贛南地區俗稱“白小”,端午節前後常見其溯流産卵()。
其他釋義
“白魚”一詞在古籍中另有蛀蟲(蠹魚)或麥類害蟲的釋義(),但現代語境下主要指白鲦魚。
網絡擴展解釋二
白鲦這個詞是指一種具有特殊外貌的魚類,它也被稱為"白家魚"。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白鲦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
- 白:表示顔色"白"
- 魚:表示生物"魚"
筆畫:
- 白:由兩筆組成
- 魚:由七筆組成
白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古代的漢字中,"白"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它的古代形式中,上方是一個表示"日"的字旁,下方是一個表示"白色"的字旁。而"鲦"字則與現代寫法相同,是由"魚"字旁和"喬"字旁組成。
下面是一個使用繁體字寫的"白鲦":白鱣。在繁體字中,"鲦"的寫法沒有變化,隻是"白"的寫法稍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關于白鲦的例句:
1. 我在湖邊釣到了一條漂亮的白鲦。
2. 白鲦是我家鄉的特産之一。
3. 他把一條大白鲦挂在自己的漁網上。
與白鲦相關的一些詞彙有:
- 白條魚:另一種魚類,與白鲦在外貌上有些相似。
- 鳙魚:這是白鲦的近義詞,形容白鲦的時候可以使用這個詞。
反義詞方面,由于白鲦指的是一種特定的魚類,所以沒有明确的反義詞與其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