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水落的意思、水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水落的解釋

(1).水位下降。《爾雅·釋诂下》“汱、渾、隕,墜也” 晉 郭璞 注:“汱、渾,皆水落貌。” 唐 劉長卿 《浮石濑》詩:“石橫晚瀨急,水落寒沙廣。” 宋 蘇轼 《題南溪竹上》詩之一:“陂塘水落荷将盡,城市人歸虎欲行。” 沉從文 《新景與舊誼·新湘行記》:“正當深冬水落時,邊沿許多部分都露出一堆堆石頭。”

(2).方言。檐溝。 茅盾 《三人行》一:“從早上起,又是濛濛的細雨。檐前洋鐵水落琮琮地響,調子很柔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水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水位下降
    指江河、湖泊等的水位降低,常見于自然現象或季節變化。例如宋代蘇轼《題南溪竹上》中“陂塘水落荷将盡”,以及沈從文《新湘行記》描述的深冬水落場景,均體現了這一含義。

  2. 方言中的“檐溝”
    在部分地區(如江浙方言),“水落”指屋檐下的排水溝。茅盾在《三人行》中寫道“檐前洋鐵水落琮琮地響”,生動描繪了雨水沿檐溝流動的情景。

二、擴展與比喻

部分語境中,“水落”可引申為風波平息、局勢恢複平靜,例如形容沖突結束或困境後的緩和狀态。不過此用法更接近成語“水落石出”的簡略表達,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引用示例


提示:如需更完整的古籍或方言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水落

水落是一個常見的詞語,用于形容水流逐漸消退、退去的狀态或行為。

拆分部首和筆畫:

水落的部首是水字旁,由“三點水”和“氵”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9。

來源:

《水落石出》是一個常用的成語,意為水流退去後,石頭露出地面。引申為真相大白、事情揭示出來的意思。而“水落”在這裡表示水流結束、消退,同時也表達了真相浮出水面的含義。

繁體:

繁體字中的水落寫作「水落」,部首和筆畫數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漢字中,水落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

例句:

1. 雨過天晴,水落石出,真相大白。

2. 洪水退去後,滿目狼藉,泥土中水落石出。

組詞:

水落石出、水落江海、水落瓦礫。

近義詞:

水流消退、水漸退。

反義詞:

水漲、水上升。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