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高蹻的意思、踏高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高蹻的解釋

見“ 踏高橇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踏高蹻是漢族傳統民間表演藝術形式,又稱“踩高跷”或“縛柴腳”,指表演者雙腳綁在長木棍上,通過平衡技巧完成行走、舞蹈等動作。其名稱中的“踏”指足部動作,“高蹻”即指代支撐身體的長木棍道具。

從曆史淵源看,踏高蹻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列子·說符》記載宋國藝人“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胫,并趨并馳”,被視為早期文獻依據。至漢代,高跷表演已與雜技、舞蹈結合,成為節慶活動的重要組成,唐代宮廷稱其為“長跷伎”,宋代民間則納入“社火”遊行項目。

在民俗文化中,踏高蹻兼具娛樂性與象征意義。表演者常裝扮成神話人物(如八仙、西遊記角色)或戲曲角色,通過誇張服飾與诙諧動作傳遞祈福納吉、驅邪避災的寓意。例如山東膠州高跷以“扭、穩、浪”動作展現農耕豐收場景,陝西高跷則融合秦腔唱腔形成獨特流派。

現代踏高蹻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編號:Ⅵ-5),其技藝傳承注重平衡訓練、木棍選材(多用杉木或榆木)及動作創新。根據《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統計,全國現存高跷流派超過30種,代表性地區包括北京延慶、遼甯海城、廣東湛江等。


參考資料: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高跷(踩高跷)》專題,http://www.ihchina.cn
  3. 民俗文化研究期刊《中華節慶民俗考》,2021年第3期
  4. 國家文物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大觀》,文物出版社官方電子資源庫

網絡擴展解釋

“踏高蹻”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字面含義(傳統民俗活動)

指踩高跷,即中國傳統民間表演技藝。表演者雙腳綁在長木棍上,通過平衡技巧完成行走、舞蹈等動作。這一含義在古籍和民俗記載中較為常見,例如:

二、比喻含義(成語用法)

指借勢而上,攀登高峰,強調通過抓住機遇或借助外力取得成功。例如:

三、使用注意

  1. 語境區分: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描述民俗表演時指踩高跷,而勵志場景中多用于比喻。
  2. 近義表達:與“飛黃騰踏”“借力使力”等詞有相似内涵。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清嘉錄》等古籍或現代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安幹剝壞靶心不可同日而語敞平竄犯大暮彈黜淡飰動心泛階非駁福海搞惦狗彘不食棺釘鬼國石海岸帶好強虎臣揮抹回轼滹沱飯見縫插針矯伐肌慄肌體開帙潰癰嗹馬裡舊麻葉皮免職明光鋥亮黏兒撚抹佞口擗栗搶地呼天錢文其高清諒清濆覃精欽天監神母夜哭涉朔設詐使者樞軸私塞四通五達文系兀底武衛相廁鄉鎮企業銷魂蕩魄痟疾绡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