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署名。掌管觀察天象、推算曆法。曆代多設置,名稱不同。 周 有太史, 秦 漢 以後有太史令。 隋 設太史監, 唐 設太史局,後又改司天台,隸秘書省。 宋 元 有司天監,仍與太史局、太史院并置。 元 又設有回回司天監。 明 清 改名欽天監,設監正、監副等官。 清 制, 漢 滿 并用,亦有個别 歐洲 傳教士參加。
欽天監是中國古代負責天文觀測、曆法制定及占卜吉兇的官方機構,其職能融合了科學觀測與政治決策參考,具有重要曆史地位。以下是詳細解析:
欽天監是明清時期正式定名的官署名,主要職責包括觀測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并兼具占卜吉兇的功能。其地位相當于現代的國家天文台與氣象局,但因古代“天人感應”思想,也被視為連接天意與皇權的特殊機構。
起源與早期發展
宋元至明清的定型
科學觀測
政治與占卜功能
推動天文學發展
積累了大量天文數據,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如《授時曆》等曆法成就。
服務皇權統治
通過“天人感應”強化帝王權威,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工具。
中西科技交流
清代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等任監正,引入西方技術,促進科學融合。
朝代 | 機構名稱 |
---|---|
周 | 太史 |
秦漢 | 太史令 |
隋 | 太史監 |
唐 | 司天台 |
宋元 | 司天監 |
明清 | 欽天監 |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運作或人物案例,可參考等來源。
《欽天監》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官職,也是中國古代的天文台。這個官職負責觀測和記錄天象,預測太陽、月亮和星星的運行,并制定農曆等重要任務。
《欽天監》由3個字組成:欽(金字旁,13畫)、天(大字旁,4畫)、監(目字底,9畫)。
《欽天監》是一詞源于中國古代,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
在繁體字中,《欽天監》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欽天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由于漢字的發展演變,古代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無論古代或現代,欽天監的字義和用法并無差異。
1. 他被任命為欽天監的官員,負責觀測天象和制定農曆。
2. 欽天監的建立使得天文學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1. 欽點(任命)
2. 天象(天文學中的天體現象)
3. 天文台(研究天文學的機構)
天官、天文局、天象台
世俗、塵世、凡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