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佞口的意思、佞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佞口的解釋

(1).讒佞人之口。指讒言。 五代 徐夤 《送盧拾遺歸華山》詩:“紫殿諫多防佞口,清秋假滿别明君。”

(2).利口;巧嘴。 明 朱鼎 《玉鏡記·繫獄》:“我有倚天勢,操着生殺權,無端佞口敢犯顔!”《天雨花》第七回:“隻知嚼爛舌頭根,誰與你鬭此佞口?” 劉國鈞 《辛壬之間雜詩》:“高談誰識五侯賓?佞口便便自絶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佞口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貶義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善用花言巧語谄媚奉承的言辭或口才,常用于批判虛僞奉承的行為。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和古籍用例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7版,第103頁)

    定義:“佞口”指巧言谄媚之辭,強調以虛僞言辭取悅他人。例如:“佞口滔滔,實不可信。”

    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7版)[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

  2.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第521頁)

    釋義為“以巧辯奉承之語迎合他人”,突出其言語的欺騙性與功利性。

    來源:王力等. 古代漢語詞典[Z]. 北京:中華書局,2014.


二、字源與結構解析


三、古籍文獻例證

  1. 《史記·貨殖列傳》:

    “佞口利舌,傾人城國。”

    此句批判巧言令色者危害國家,印證“佞口”的負面社會影響。

    來源:司馬遷. 史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2. 《漢書·佞幸傳》:

    “佞口飾辭,惑亂主聽。”

    揭示佞口者通過修飾言辭迷惑當權者,強化其貶義内涵。

    來源:班固. 漢書[M]. 北京:中華書局,1962.


四、現代語境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佞口”仍用于批判虛僞奉承,如:

“他憑佞口攀附權貴,終遭衆人鄙棄。”

其使用場景多見于書面語及曆史評論,強調對道德失範的警示。

網絡擴展解釋

“佞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字面構成

    • “佞”指谄媚、奉承,“口”指口才或言辭,合起來表示以巧言谄媚的能力。
  2. 核心含義

    • 讒言:指通過花言巧語散布的诽謗或挑撥之語(如五代徐夤詩句“紫殿諫多防佞口”)。
    • 巧嘴:形容人善于用奉承、狡辯的言辭達到目的(如《天雨花》中“鬭此佞口”)。

二、使用場景

三、延伸對比

四、注意事項

該詞屬書面語,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本或批評性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讒言”還是“巧言”。

别人正在浏覽...

卑亵變正痹厥稱诩傳三過四大颢當實單身貴族點存點額動刑發抖旛旗分守要津覆窠談撫轼弗營貴慕鼓钲鶴毳歡忻徼歡假戲真唱久常撅坑撅塹刻盭柳下借陰律均馬騎镫梅飇玫瑰紫名學密嚴墨山謀求木厥女布旁門歪道寝耒驅蹙去職熱泉擅長山相師模疏闳說不過去天陰恬裕挑力帖服提手痛酷頭晚吞齧脫腳完趙猥蒙武裝帶五子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