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帙的意思、開帙的詳細解釋
開帙的解釋
1.見"開秩"。
詞語分解
- 開的解釋 開 (開) ā 啟,張,把關閉的東西打開:開啟。開化。開誠布公。 分割:對開。三十二開本。 通,使通:開導。開竅。 使顯露出來:開采(挖掘礦物)。開發。 擴大、發展:開擴。開拓。 發動或操縱:開動。開
- 帙的解釋 帙 ì 書、畫的封套,用布帛制成。 整理書籍:“書亂誰能帙,杯幹自可添”。 量詞,用于裝套的線裝書。 筆畫數:; 部首: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開帙”是一個較為文雅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和引申兩個層面理解:
1. 字面含義
- 開:指“打開、展開”。
- 帙(zhì):原指古代書籍的布套或書衣,後引申代指書籍、卷軸。例如“卷帙浩繁”即形容書籍衆多。
- 合義:字面指“打開書套”或“展開書卷”,即開始閱讀或寫作的動作。
2. 文學引申
在古詩文中,“開帙”常被賦予情感色彩:
- 如唐代王勃《贈李十四》中“開帙淚沾臆”,通過“開帙”動作引出睹物思人的哀傷。
- 權德輿《伏蒙十六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中“開帙群言雅”,則暗含對典籍的敬重。
3. 現代使用
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書面表達,可指:
- 開啟學術研究(如“開帙探微”)
- 比喻回顧往事(如“開帙憶舊”)
相關辨析
- 與“開卷”區别:二者均表讀書,但“開帙”更強調典籍的莊重感,多用于詩文;“開卷”更口語化(如成語“開卷有益”)。
- “帙”的擴展:單用“帙”可指書籍數量單位(如“書積三帙”)。
此詞因古雅特質,常見于文學創作、學術論著标題等場景,日常使用頻率較低。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開帙的意思
開帙(kāi zhì)是一個漢字詞語,多指開啟圖書的封皮和書脊部分,也可形容開啟藏書、圖書館等活動。具體意義根據上下文而定。
拆分部首和筆畫
開帙的部首是開(kāi)和巾(jīn)。
開帙的總筆畫數是13畫。
來源
開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書籍以卷軸形式存在,需要将卷軸展開,才能閱讀其中内容。古代人們稱展開卷軸為“開帙”,後來逐漸演變為指打開書本的封皮和書脊。
繁體
開帙的繁體字為「開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開帙古時候的寫法是「開帙」。
例句
1. 圖書館舉行開帙儀式,标志着新的藏書進駐。
2. 學校圖書館每年都會定期開帙,清點圖書并進行整理。
組詞
1. 開冊:指開啟抄錄、校勘書籍的工作。
2. 帙名:書籍封面上的書名。
近義詞
開卷、開書、開啟
反義詞
封卷、合帙、關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