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洿池的意思、洿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洿池的解釋

水塘。《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鼈不可勝食也。”《宋書·符瑞志中》:“麒麟者,仁獸也……不食不義,不飲洿池,不入坑穽,不行羅網。” 清 查慎行 《閘口觀罾魚者》詩:“吾聞王政雖無澤梁禁,鯤鮞尚有洿池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洿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1. 基本詞義
    指停積不流的水池或水塘,通常指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淺水區域。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數罟不入洿池”,強調不過度捕撈以保護生态資源。

  2. 古籍出處與用法

    • 《說文解字》釋“洿”為“水濁不流”,強調水體的停滞狀态。
    • 《宋書·符瑞志》提到麒麟“不飲洿池”,側面反映洿池可能帶有渾濁、不潔淨的隱含義。
  3. 字形與結構分析
    “洿”從水部,本義為停滞的濁水,引申為低窪、污穢之意;“池”即蓄水之處。組合後特指低窪處形成的死水池塘。

  4. 相關用法擴展
    除指具體水池外,“洿”還可作動詞,表示挖掘(如《禮記·檀弓》“洿其宮而豬焉”)或污染(如《左傳》“治舊洿”)。

該詞多用于先秦至漢代文獻,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具體指代(如自然池塘或污水池),并注意其隱含的“不流動”“低窪”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二

洿池

洿池(wū chí)是一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首組成:水(氵)和來(木),按照筆畫順序分别為3畫和5畫。

洿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兩個古代漢字組合而成:洿和池。古代漢字“洿”意為汩汩流水,而“池”意為蓄水之地。因此洿池指的是水流入池中的意思,也可以用來比喻水流彙聚而成的池塘。

在繁體字中,“洿”字與簡體字保持一緻,而“池”字的形狀稍有變化,其中加入了一個亥(亥字頭),即“㑩”。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洿池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在古代,洿字的原始寫法為“肉”加上“水”,而池字的原始寫法則是“水”上加上“止”。

以下是一些關于洿池的例句:

  1. 春雨過後,田地上積滿了洿池。
  2. 這個花園裡有一個美麗的洿池,池水清澈見底。
  3. 他用木闆和泥土建了一個小洿池,放養了一些魚。

以下是一些與洿池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