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為的意思、施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為的解釋

(1) [behave; conduct]∶指所進行的行動

不得妄自施為

(2) [give free play to]∶進行某種行動

不敢施為

詳細解釋

(1).作為。《列子·周穆王》:“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傳世不以告人。試屏左右,獨與居室七日。’從之。莫知其所施為也,而積年之疾一朝都除。” 唐 韓愈 《愛直贈李君房别》:“ 南陽公 舉措施為,不失其宜。” 明 方孝孺 《黃霸》:“ 丙吉 、 魏相 之徒號為賢相,不過逡逡然行乎繩墨之内,醇謹僅足而已,非能有所創達施為可為後世法也。”

(2).處置;實行。 唐 薛用弱 《集異記·奚樂山》:“徐謂主人:‘幸分别輞材,某當併力。’主人訝其貪功,笑指一室曰:‘此有六百斤,可任意施為。’”《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但此物作何處置? 張鐵臂 笑道:‘……二位老爺可備了筵席,廣招賓客,看施為此事。’”

(3).行動;行事。《紅樓夢》第四回:“守着舅舅、姨母住着,未免拘緊了,不如各自住着,好任意施為。” 歐陽山 《苦鬥》四六:“ 何胡氏 在床上,隔着帳子看見這種情況,怕 何守義 叫 胡杏 鎮住,不敢施為,心中着急,就輕輕咳嗽了兩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施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一定差異。以下是基于多個權威來源的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行動與作為
    指具體的行動或行為,強調實踐性。例如:“不得妄自施為”。
    《列子·周穆王》 中記載:“莫知其所施為也”,即形容隱晦的作為。

  2. 處置與實行
    表示對事物的處理或計劃的執行。如:“發號施令”“施行政令”。

  3. 給予與施加
    在部分語境中可引申為“給予”,如“施恩”“施禮”。

二、使用場景

三、相關短語與成語

四、語言結構

如需更詳細的古文例證或權威詞典釋義,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或漢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為

《施為》是一個中文詞語,具有以下含義和特點:

拆分部首和筆畫:施(史字旁 + 方塊 + 又字底)為(人字旁 + 世字底)。

來源:《施為》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其中“施”意為施行、施加、付出等動作,而“為”則表示作為、充當等意義。綜合起來,可以理解為某人或某事所采取的行動或舉止。

繁體形式:施為。

古時候漢字寫法:施為的舊時寫法是“施爲”,其中“爲”是現代漢字簡化後的字形,“為”表示作為、為了的意思。

例句:他的善行在社區中施為,深受大家的好評。

組詞:行為、作為、态度、行動。

近義詞:舉動、行徑、舉措。

反義詞:放棄、不作為、不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