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貢的意思、鄉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貢的解釋

(1). 唐 代不經學館考試而由州縣推薦應科舉的士子。《新唐書·選舉志上》:“ 唐 制,取士之科,多因 隋 舊,然其大要有三:由學館者曰生徒,由州縣者曰鄉貢,皆升于有司而進退之……其天子自詔者曰制舉。”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統序科第》:“自 武德 辛巳歲四月一日,敕諸州學士及早有明經及秀才、俊士、進士明於理體、為鄉裡所稱者,委本縣考試,州長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隨物入貢。斯我 唐 貢士之始也。”

(2).指由州縣選送。 唐 韓愈 《請複國子監生徒狀》:“緣今年舉期已近,伏請去上都五百裡内,特許非時收補;其五百裡外,且任鄉貢。”《新唐書·锺傳傳》:“ 廣明 後,州縣不鄉貢,惟 傳 歲薦士,行鄉飲酒禮。”

(3).指鄉試。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黃希聲》:“ 黃鐸 字 希聲 , 永樂 中鄉貢舉人。” 清 方文 《送姚彥昭還裡兼懷陳二如都下》詩:“才高轉不得科第,同時鄉貢良可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鄉貢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特殊人才選拔形式,特指由地方州縣推薦優秀學子參加中央科舉考試的資格身份。該制度形成于隋唐時期,《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唐代由州縣選送科舉應試者"的制度。

從唐代科舉體系觀察,鄉貢生源包含兩類群體:一是通過縣試、州試逐級選拔的學子,二是地方官員直接舉薦的德才兼備者。這種選拔方式突破了魏晉以來門閥世族對仕途的壟斷,《中國曆史大辭典》記載其"使寒門士子獲得入仕機會"的制度創新價值。

在具體運作層面,唐代鄉貢每年限額推薦,《新唐書·選舉志》明确記載"上州歲貢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的定量标準。被薦者需通過資格審查,包括籍貫核實("非其鄉裡者勿舉")、德行考察("察孝悌德行")等程式。

至宋代,鄉貢制度發展為"發解試"體系,《宋史·選舉志》描述其"秋取解,冬集禮部"的階梯式選拔特征。明清時期雖沿用推薦機制,但逐步被更規範的科舉層級考試替代,最終融入"童試-鄉試-會試"的科考系統。

來源參考: 1.《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 2.《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 3.《新唐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宋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鄉貢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具體指唐代及以後由州縣選拔推薦、未經官方學館培養的士子直接參加科舉考試的群體。以下是詳細解析:

1.定義與來源

鄉貢是相對于“生徒”(官辦學館學生)的考生來源,指未進入中央或地方學館讀書的士人。他們需先通過州縣組織的考試,合格後由地方官府推薦至尚書省參加全國科舉考試,類似于“自學後經地方選拔參加統考”。

2.選拔流程

3.與生徒的區别

4.曆史意義

5.演變與擴展

唐代以後,“鄉貢”一詞有時也代指鄉試(明清科舉第一級考試),但核心含義仍圍繞“地方選拔”展開。

參考資料

以上内容綜合自唐代史料《新唐書·選舉志》、韓愈《請複國子監生徒狀》等文獻記載,以及現代學者對科舉制度的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柏署扮故事扳留不覺技癢插孔乘且乘隙擣虛持滿闖蕩出口第四紀短道兒斷金笃嬾杜默為詩迩刻惡語傷人六月寒飯菜放射性繁弦急管風行水上副産物浮名虛利副署鬼跌記國舉畫獄胡擄火厤加蓋嘉慶掎龁進長浄手金曲卮抗折缭嫈蘆牌蒙公門頰殁齒末行牧丁女禍齵差平適峭巘氣勃勃畦溝燃灰閃點山足哂收室奉馊臭玩適微哂嗚嗚邪嬖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