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ckle] 〈方〉∶用手指或其他物品輕輕觸摸别人的身體表面,使之難受、引起發笑或痙攣性動作
看我不胳肢你個小妮子!——俞林《人民在戰鬥》
方言。在他人身上抓撓,使其發癢。 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十七:“‘你今天怎麼這樣的别扭!’男的笑着去胳肢女的。”
“胳肢”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語境具體分析:
動作含義(方言)
指在他人身上(尤其是腋下、腰部等敏感部位)輕輕抓撓,使其發癢發笑。例如:
“小翠激靈靈打個冷戰……冰水從胳肢窩滴落”, “在别人腋下搔癢,使人發笑”。
身體部位含義
指“腋下”或“胳膊與肋骨之間的區域”,即“胳肢窩”(同“夾肢窩”)。 例如:“茶缸子夾在胳肢窩下拎着”。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例句,可參考、等來源。
胳肢是一個多音字,有兩個常見的意思:
1. 背部下半部的疼痛或麻木感。也可以指女子的乳房。
2. 用手指在别人敏感的部位輕輕刺激,引起對方發笑或不適。
胳肢的部首是⺼(月字旁),它包含14個筆畫。
胳肢在現代漢語中屬于一個新造詞,拼音為gē zhī。胳肢一詞源于方言,最早出現在明代的方志和小說中,例如《西遊記》中有“胳肢樹”的描寫。
胳肢的繁體字為「肐肢」。
古代漢字中并沒有「胳肢」這個詞,因此沒有古時候的寫法。
1. 我背部的胳肢感覺很奇怪。
2. 他胳肢了我一下,讓我笑得前仰後合。
胳肢飯、胳肢窩。
撓癢、戲弄。
呵護、慰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