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齊俗的意思、齊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齊俗的解釋

使風俗相一緻。 三國 魏 嵇康 《管蔡論》:“ 成王 大悟, 周公 顯復,一化齊俗,義以斷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齊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使風俗一緻”,主要源自古代文獻中的思想表達。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通過統一或調和不同地域、人群的風俗習慣,達到社會規範的整合。例如《淮南子·齊俗訓》中強調“四宇之風,世之衆理,皆混其俗,令為一道也”,即主張将多元文化融合為統一的社會秩序。

  2. 文獻出處與背景

    • 該詞最早見于《淮南子》第十一卷《齊俗訓》,東漢學者高誘注解:“齊,一也。”表明其核心是統一化理念。
    • 三國時期嵇康在《管蔡論》中運用此詞:“一化齊俗,義以斷恩”,指通過教化使社會習俗趨于一緻。
  3. 延伸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引申為成語,指“言行符合社會道德規範”,強調個人或群體對社會公序良俗的遵循,但此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4. 學術讨論
    《淮南子·齊俗訓》進一步闡釋為“通古今之論,貫萬物之理”,主張在尊重多樣性的基礎上尋求統一性,反映出古代思想中對社會治理與文化整合的辯證思考。

“齊俗”既是一個曆史詞彙,體現古代統一風俗的思想,也可作為現代語境下的道德評價用語。如需深入探讨其哲學内涵,建議參考《淮南子》原文及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齊俗》的意思

《齊俗》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平等,大家都遵守相同的禮儀和規範。

拆分部首和筆畫

《齊俗》的拆分部首是馬,它包含了16個筆畫。

來源

《齊俗》來源于中國古代的風俗文化,教導人們在行為舉止上要遵守共同的規範,不分貴賤、不分大小,追求平等與公正。

繁體

《齊俗》是《齊俗》的繁體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齊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古時候的寫法是“齊俗”,其中的“俗”字右側有一個“舍”字旁。

例句

1. 我們應該在社交場合中遵守齊俗,尊重他人的感受。

2. 在飯桌上,大家要遵守齊俗,不吃得太多也不吃得太少。

組詞

- 齊心協力:大家同心協力,共同努力。

- 齊聲:大家一起發出的聲音。

- 俗稱:通俗的稱呼。

近義詞

- 平等:人人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 合乎禮儀:符合社會的規範和禮節。

反義詞

- 不拘禮法:不受限于規範和禮儀,隨意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