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鲵桓的意思、鲵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鲵桓的解釋

鲸鲵盤桓。《莊子·應帝王》:“鯢桓之審為淵。” 郭象 注:“淵者,靜默之謂耳。夫水常無心,委順外物,故雖流之與止,鯢桓之與龍躍,常淵然自若,未始失其靜默也。” 成玄英 疏:“鯢,大魚也:桓,盤也。”後以“鯢桓”喻順應外物而自得。 宋 蘇轼 《和<歸去來兮辭>》:“守靜極以自作,時爵躍而鯢桓。” 明 楊慎 《藥市賦》:“邀 籛 偓 兮雀躍,共 喬 松 兮鯢桓。”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鲵桓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哲學意蘊的典故性詞彙,源自《莊子·内篇·應帝王》,其核心含義指巨鲵盤桓回轉的生存狀态,後引申為順應自然、虛靜守真的處世态度。以下從詞義、出處及内涵三方面解析:


一、詞源與字義

  1. 鲵(ní)

    指體型巨大的娃娃魚,古稱“大鲵”。《爾雅·釋魚》載:“鲵大者謂之鰕”,象征自然界中龐大卻隱逸的生物。《漢語大詞典》釋為“兩栖動物,外形似鲇,四肢短,栖息溪澗”¹。

  2. 桓(huán)

    本義為古代驿站旁的立柱,引申為盤桓、徘徊。《說文解字》注:“桓,亭郵表也”,後衍生“桓回”(盤旋)之意,如《楚辭·九歎》有“乘龍兮偃蹇,高回翔兮上臻”之句。

合成義:“鲵桓”字面指巨鲵在水中盤旋遊動之态,莊子借其隱喻萬物順應自然規律的生存方式。


二、典出《莊子》的哲學内涵

《莊子·應帝王》以“鲵桓之審為淵”喻道:

“鲵桓之審為淵,止水之審為淵,流水之審為淵……淵有九名,此處三焉。”

此處通過鲵盤桓形成深淵的現象,闡明以下哲理:


三、現代引申與用法

現代漢語中,“鲵桓”多用于文學或哲學語境:

  1. 直接引用:保留莊子原意,形容返璞歸真、順應自然的狀态。例:“處世當如鲵桓,守靜而不争。”
  2. 象征拓展:引申為深沉内斂、蓄勢待發的姿态。如“學海鲵桓”喻學問需深厚積累。
  3. 文化意象:成為道家思想的符號化表達,常見于傳統文化研究(如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⁴。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鲵"字釋義:http://www.hydcd.com/cd/htm13/bs080526.htm
  2. 郭慶藩《莊子集釋·應帝王》,中華書局,2012年。
  3. 王先謙《莊子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4.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商務印書館,2016年。

網絡擴展解釋

“鲵桓”是一個源自道家典籍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詞源與字面義
    該詞出自《莊子·應帝王》中的“鲵桓之審為淵”,字面意為“鲸鲵盤桓”()。其中“鲵”指大魚(一說為雌鲸),“桓”意為盤桓、回旋,合指大魚在水中遊動盤旋的狀态()。

  2. 哲學引申義
    郭象在注釋中強調:“淵者,靜默之謂也。”認為水雖隨外物流轉或靜止,卻能保持内在的沉靜,因此“鲵桓”被引申為順應外物變化而保持本心安甯的境界()。這一概念體現了道家“無為”“委順自然”的思想内核。

  3. 文學化表達
    後世常以“鲵桓”比喻人在複雜環境中從容自若的狀态,例如宋代文人曾用其描述“風波中不改其度”的處世态度(,需注意該來源權威性較低,建議結合其他文獻進一步考證)。

提示:若需深入探究,可查閱《莊子》原文及郭象、成玄英的注釋,或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倍貸餐風懆勞沖泥吹魂丹晖鴠鳥等腰梯形鄂君芳蘭生門,不得不鉏風裁幹風功德官沽瓜田之嫌鼓騰騰焊锢河澤鴻鹄謀紅臘畫蛋換佃化轉胡瓜恢富攪棒階墀覺醒苦吟來遲狼競陵弱暴寡林海流産流衍爐燼沒脊骨沒三沒四縻職曩古排糠障風千秋萬古青杏賞奇析疑哨弁深雠大恨失稱什吏守歲説夢話伺觇竦懼肅然條辨聞生沒死遐迩聞名仙舸香茅遐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