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淑旗的意思、淑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淑旗的解釋

指繪有交龍的旗幟。《詩·大雅·韓奕》:“王錫 韓侯 ,淑旂綏章。” 毛 傳:“淑,善也。交龍為旂。” 鄭玄 箋:“善旂,旂之善色者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淑旗是古代漢語中一個較為罕見的合成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學和古典文獻兩個維度解析:

一、字源構成

  1. 「淑」字在《說文解字》中釋為「清湛也」,段玉裁注稱「淑者,水之澄澈,引申為善美之稱」,本義指水清澈,後衍生出善良、美好之意。在《爾雅·釋诂》中列為「善也」的訓诂條目。
  2. 「旗」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現,據《甲骨文字典》考釋,其形似飄揚的軍旗,本義指繪有熊虎圖案的軍旗,後泛指各類旗幟。《周禮·春官》記載「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可見其禮制功能。

二、文獻實證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韓奕》:「淑旗綏章,簟茀錯衡」,漢代鄭玄箋注:「淑謂文飾而鮮華也,此言韓侯乘馬建此淑美之旗」。此處「淑旗」特指諸侯儀仗中裝飾華美的旌旗,兼具身份标識與禮儀功能。

三、語義演變 在唐代類書《藝文類聚·卷六十》引《三禮圖》記載:「諸侯建旗,九仞淑色」,可見詞義已由具體物象發展為禮制符號,承載着等級秩序的文化内涵。宋代《集韻·入聲》将其列為聯綿詞,強調二字連用時的整體意象。

四、現代考釋 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的權威解釋,該詞屬曆史詞彙,特指古代諸侯所持的儀仗旗,其形制「以素帛為底,朱繪交龍,旒綴九帛」,在現代漢語中僅見于文獻研究與考古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淑旗”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基本解釋

淑旗(拼音:shū qí)指繪有交龍圖案的旗幟,屬于古代禮儀或儀仗中的裝飾性旗幟。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韓奕》:“王錫韓侯,淑旂綏章。”

詞源與注解

  1. 字義拆分:

    • 淑:原意為“善、美好”,此處形容旗幟的華美。
    • 旗(旂):特指繪有雙龍交纏圖案的旗幟,區别于普通旗幟(如“旗”為單龍,“旂”為雙龍)。
  2. 經典注釋:

    • 漢代毛亨在《毛傳》中解釋:“淑,善也;交龍為旂。”
    • 鄭玄進一步補充:“善旂,旂之善色者也”,強調其色彩與形制的考究。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淑旗”解釋為“善良品德”,這可能是對“淑”字單獨含義的引申,但結合古籍原文及權威注解,“淑旗”本義僅指旗幟,并無品德層面的含義。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先秦時期的禮儀制度或貴族賞賜場景,如《詩經》中周王賞賜韓侯的記載,體現等級與威儀。

“淑旗”是古代禮制中象征地位的特殊旗幟,需結合曆史文獻理解其具體形态與用途,避免與現代詞彙混淆。

别人正在浏覽...

白版天子本頭冰大坂柴木昌侯蒇功持危扶颠寵贈怆楚打出手登臣掂折地裂動窩兒都竈防汗犯想蜚黃騰達幹焦高人雅士鳏惸官用國章鶴補朝服話口袋子火巷剪定鑒定會踐莅僭紊趼子競馳酒鱗空凄苦臉立制籠鞭麻詞悶哽農藝師蓬室偏惡飄悠悠皮包公司辟謬前任且夫日氣沙陀生疾攝像管筮人實用說實話蒐拔退藏霧結煙愁狹阨枭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