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雅黜浮的意思、崇雅黜浮的詳細解釋
崇雅黜浮的解釋
謂在文風上崇尚雅正,擯棄浮華。《新唐書·文藝傳序》:“ 玄宗 好經術,羣臣稍厭雕瑑,索理緻,崇雅黜浮,氣益雄渾。”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無術·堯舜疑事》:“ 文忠 方以復古道自任,将明告以崇雅黜浮,以變文格。” 清 戴名世 《九科大題文總序》:“ 艾 氏乃不顧時忌,昌言正論,崇雅黜浮,而承學有志之士,聞 艾 氏之風而興起者,比肩接踵。”
詞語分解
- 崇的解釋 崇 ó 高:崇山峻嶺。崇高。崇論闳議(指高出一般人的讨論。亦作“崇論宏議”)。 尊重,推重:崇敬。崇拜。崇尚。推崇。尊崇。 古同“終”,終了。 充,充滿:崇酒于觞。 增長:“今将崇諸侯之奸”。 姓。
- 黜浮的解釋 革除浮華。《新唐書·文藝傳序》:“ 玄宗 好經術,羣臣稍厭雕瑑,索理緻,崇雅黜浮,氣益雄渾。”
網絡擴展解釋
崇雅黜浮(chóng yǎ chù fú)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含義為崇尚雅正、擯棄浮華,常用于形容文風或生活态度。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指在文風或行為上推崇高雅、莊重的品質,摒棄輕浮、庸俗的表現。原用于唐代文學批評,後擴展至更廣泛的文化與生活領域,強調追求精神層面的卓越。
2.曆史出處
出自《新唐書·文藝傳序》:
“玄宗好經術,群臣稍厭雕瑑,索理緻,崇雅黜浮,氣益雄渾。”
意為唐玄宗崇尚儒家經典,官員逐漸厭倦雕琢文風,轉而追求義理,文風因此變得雄渾質樸。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中性色彩,可作謂語或定語。
- 示例:清代戴名世曾用其描述文人倡導雅正文風:“崇雅黜浮,承學之士興起者衆。”
4.延伸意義
- 文學領域:反對華麗辭藻堆砌,主張内容質樸深刻。
- 生活态度:倡導高雅品味,拒絕浮躁庸俗的價值觀。
5.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尚雅斥俗、返璞歸真
- 反義詞:浮詞曲說、華而不實
若需進一步了解該成語的曆史用例或相關文獻,可參考《新唐書》或清代文論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崇雅黜浮(Chóng Yǎ Chù F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傳統,是形容對雅緻和高尚品味的推崇,以及對庸俗和低劣品味的擯棄。它常用來描述一個人的修養和追求,以及對藝術、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态度。
拆分部首和筆畫:《崇》字包含了部首“山”和“宗”,共有8畫;《雅》字包含了部首“⺣”和“牙”,共有12畫;《黜》字包含了部首“黑”和“攵”,共有12畫;《浮》字包含了部首“氵”和“父”,共有10畫。
來源和繁體:《崇雅黜浮》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經典文化。在繁體字中,崇雅黜浮的寫法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崇、雅、黜、浮這四個字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隻有細微的變化。
例句:他的品味真是崇雅黜浮,總是能欣賞到最精緻的藝術作品。
組詞:崇高、崇潔、雅痞、黜退、黜變、浮誇、浮雲。
近義詞:尊崇、推崇、審美、優雅、排斥、摒棄、輕佻。
反義詞:庸俗、低劣、猥亵、俗氣、纨绔、沉默、厚重。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