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夙世冤业 ”。1.前世的仇人。形容积怨极深。 宋 高晦叟 《珍席放谈》卷下:“ 夏文庄 ( 竦 )豪俊之流也,然操行多疵,清论寡与。 庆历 中,自前执政拜枢密使,言者排之不已,即罢。时 石守道 进,《德颂》,其序云:‘﹝皇帝﹞用御史諫官十一疏,追 竦 白麻……退奸进贤,发於至诚,奋於睿断,见於刚克。’公怏怏衔之深,岁设水陆斋,常旁设一位,立牌书曰:‘夙世冤家 石介 ’。”
(2).昵称所钟爱的人。 明 无名氏 《双调夜行船序·重会》套曲:“兜的夙世冤业,却如何一见两情寄牵掣。”
夙世冤家是汉语中一个极具文化张力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面、宗教渊源及文学引申三个层面解析:
字面释义
“夙世”指前世、往世,“冤家”原意为仇敌,后衍生为对爱人的昵称。字面组合即“前世的仇敌”,隐含因果轮回观念。此释义源于《汉语大词典》对“夙世”的注解:“前世,旧世”,以及“冤家”的双重语义演变(中华书局《汉语大词典》第7卷,1991年,p. 1032)。
矛盾语义的统一
该词通过佛教因果观将“仇怨”与“亲密”这对矛盾体融合:今生的亲密关系被解释为前世未解的恩怨延续,形成“爱恨交织”的独特情感表达。如宋代《释氏要览》载:“冤家有三,一者因怨成仇… 二者情缠难解”,揭示其宗教哲学基础(《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4册,No. 2127)。
佛教轮回观是该词形成的核心逻辑。据《景德传灯录》所载因果理论(卷五),人与人的相遇皆因“业力牵引”,前世未偿之债将转化为今生的情感羁绊。这种思想使“冤家”从单纯仇敌演变为包含“怨亲”双重关系的文化符号(中华书局点校本,2004年,p. 82)。
宋代文人赋予该词文学生命力: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保留双重内涵:
权威参考文献
CIP数据核字 (1999)第01152号
“夙世冤家”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ù shì yuān jiā,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字面含义
引申含义
历史出处
语法特点
近义词
该成语兼具“仇怨”与“亲昵”双重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指向。其文化背景与佛教“前世今生”观念相关,多用于文学或情感表达中。
板蓝根版位宝宝操柯笞捶冲扩春官试丹渥放遣浮生六记覆掩贡棐管营寒林黑顿顿弘量画案黄旗紫盖豁边疆索键关俭谨间歇金夷皲瘃举手之劳略迹论心领域抡才露胔面如死灰篾条逆销乾明黔巫气吼黥徒青秀寝免丘坂日久歳长实打实受筮氏书富五车顺物丝纷栉比松根石送日子苏复随从榫卯所缘提壶铜蟾徒河忘情违舛无管涎瞪饩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