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璅陋”。微賤淺陋。 唐 李德裕 《謝恩令進異域歸忠傳兩卷序中改雲奉敕撰狀》:“顧臣璅陋,獲奉殊恩……不任荷恩感戴之至。”
“瑣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事物或人具有瑣碎、粗劣、卑微的特性,包含“細小而不精緻”或“微賤淺陋”的雙重含義。
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如李德裕《謝恩令進異域歸忠傳狀》中“顧臣璅陋”的表述,後逐漸演化為固定用法。
提示: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瑣陋(Suǒ Lòu)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事物細微、精細而又不美好或不良好的狀态。它由“玉”和“隹”兩個部首組成,總計有12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其中有一句:“如自菑以陋,則無敵也。”菑(zī)即是瑣的意思,陋(lòu)即是陋陳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如果自己能夠堅守謙虛低調的品格,那麼就沒有人可以與之相抗衡。
“瑣陋”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瑣陋”,部首和筆畫數量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比較複雜,但在現代書寫中,瑣陋的字形并未發生太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些關于“瑣陋”的例句:
1. 這個房子的裝修風格太瑣陋了,一點都不大方。
2. 她的衣着打扮很瑣陋,絲毫沒有品味。
3. 别太過于瑣陋地糾結于細節,關注更重要的問題。
與“瑣陋”相關的組詞有:瑣事、瑣碎和瑣屑等。
與“瑣陋”相近的詞語有:拙陋、粗糙和低俗等。
與“瑣陋”相對的詞語有:細膩、精美和優雅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