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心中所想往的。 唐 朱慶馀 《送滕庶子緻仕歸江南》詩:“在處饒山水,堪行慰所心。”
“所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詞源與構成
由“所”(表示歸屬或對象)和“心”(指内心)組成,字面意為“内心所歸屬的事物”,引申為心中向往或懷念的内容。
文學用例
唐代詩人朱慶馀在《送滕庶子緻仕歸江南》中寫道:“在處饒山水,堪行慰所心”,意為山水美景可撫慰内心的向往。
現代用法
現代語境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典文學分析或特定書面表達中,例如:“這是我們所心儀已久的”(表達對某事物的強烈向往)。
如需更多例句或詞義拓展,可查閱《漢語辭海》或古典詩詞集等權威資料。
所心是一個表示個人意願或追求的詞語,以指代某個人内心中所希望實現或追求的目标、願望或心願。
所心的拆分部首為"斤"和"心",它們分别代表"刀具"和"心髒"。所心的總筆畫數為10畫。
所心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由兩個意義獨立的字組合而成。所字表示"品德、個性",心字則代表内心、心思。兩個字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所心"這個詞,用以描述個人的願望與追求。
所心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所心」。
古代漢字有多種不同的寫法,所心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差别,但整體意思并無太大變化。
1. 他的所心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家。
2. 她的所心是建立一個敬老院,照顧那些無依無靠的老人。
3. 孩子們的所心跟隨着夢想的翅膀飛翔。
所心可以根據上下文與其他詞組合成更複雜的詞彙,例如:所心所向(指個人的追求或心願),所心所願(指個人意願與願望)。
與所心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志向、理想、願望、心願。
與所心相反的詞語有:無心、不願、放棄、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