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戎路的意思、戎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戎路的解釋

古代帝王軍中所乘的車。後泛指兵車。《周禮·春官·車仆》:“車僕,掌戎路之萃。” 鄭玄 注:“戎路,王在軍所乘也。”《左傳·莊公九年》:“我師敗績,公喪戎路,傳乘而歸。”《南史·宋武帝紀》:“公紀綱禮度,萬國是式,乘介蹈方,罔有遷志,是以錫公大路、戎路各一,玄牡二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戎路”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如下:

基本解釋

“戎路”最初指古代帝王在軍隊中所乘的專用車輛,後逐漸演變為對兵車的泛稱。其核心意義與軍事、戰争相關,體現了古代交通工具與軍事活動的結合。


字義分解

  1. 戎(róng):
    • 本義為兵器總稱,引申為軍隊、軍事(如“投筆從戎”)。
    • 也指古代兵車或西部少數民族(如“西戎”)。
  2. 路(lù):
    • 指通行的大道或車輛,如“道路”“車路”。
    • 在“戎路”中特指帝王或将領乘坐的車輛。

文獻出處與用法

  1. 《周禮·春官·車仆》記載“戎路”為周王出征時的專車,鄭玄注:“王在軍所乘也。”
  2. 《左傳·莊公九年》提到“公喪戎路”,描述諸侯在戰敗後失去兵車的場景,印證其軍事用途。
  3. 《南史·宋武帝紀》中“戎路”與“大路”并稱,說明其地位尊貴。

演變與泛化

早期“戎路”專指帝王軍車,後期擴展為所有兵車的代稱,如提到“泛指軍用車”。這一演變反映了古代軍事制度的變遷和語言用法的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軍事術語或文獻例證,可參考《周禮》《左傳》等典籍,或通過權威詞典(如、2來源)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戎路的意思

戎路是一個漢字詞語,其主要含義指的是和戰争相關的道路和途徑。它可以用來形容參與戰争的軍隊所經曆的各種行軍、征戰和防守的地方。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戎路這個詞可以分解為兩個部分,即「戈」和「路」。其中,「戈」是指戈這個部首,而「路」則是指該詞的主體部分。

以部首為依據,戈的筆畫數為4劃,而路的筆畫數為13劃。

來源和繁體

戎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詩經·戎行》一詩。在古漢語中,戎指的是戰争,路指的是道路或途徑。戎路相結合,形容了與戰争相關的道路和戰争中軍隊行進的途徑。

在繁體字中,戎路的寫法相同,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研究,在戰國時期的字形中,戎字由「戈」和「彡」構成,形似「戉」,并帶有軍事的意味。

而路字在古代的寫法類似于「足」加上「各」的組合,表示腳踏在各種道路上的意思。

例句

1. 他在戎路上英勇奮鬥,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 這位将軍有豐富的戎路經驗,是我們的領導者。

組詞

1. 戰路:指戰争中軍隊行軍的道路。

2. 軍路:指軍隊行軍和作戰的途徑。

3. 征戰:指進行戰争征服并占領敵方的行為。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戰途、兵路。

反義詞:和平、和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