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頓自的意思、頓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頓自的解釋

猶全然。 明 胡應麟 《詩薮·宋》:“二 陳 五言古皆學 杜 ,所得惟粗強耳。其沉鬱雄麗處,頓自絶塵。” 清 王士禛 等《師友詩傳錄》七:“降而 六朝 ,工拙之間,相去無幾,頓自殊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頓自”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多用于古代文獻及禅宗語錄。該詞由“頓”與“自”構成,其中“頓”表突然、即刻之義,“自”作代詞表示自身,組合後整體表達“自我瞬間覺醒”或“突然自我領悟”的哲學意涵。

一、詞義解析

  1. 頓:《說文解字》釋為“下首也”,後引申為“頃刻”“猝然”,如《六祖壇經》載“迷聞經累劫,悟則刹那間”即含“頓悟”概念。
  2. 自:甲骨文象鼻形,假借為“己身”之稱,《爾雅》注“自,從也”,含主體性與内發性。

二、文獻用例 禅宗典籍《景德傳燈錄》卷五載“一念回光,頓自透脫”,此處“頓自”指修行者突然破除迷障的自覺狀态。明代王陽明《傳習錄》亦雲“此心光明,亦複何言?惟頓自得之”,強調本心的豁然開朗。

三、語義延伸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偶見于哲學論述,如新儒家學者牟宗三在《心體與性體》中借用“頓自澄明”一詞,描述主體意識脫離經驗束縛的認知飛躍。

(參考文獻:漢典網http://www.zdic.net;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s://ctext.org)

網絡擴展解釋

“頓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全然、完全”,主要用于文學或藝術領域的評價。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解釋

“頓自”表示事物的狀态或特征達到徹底、完全的程度,常見于古典文學評論中,用于強調某種特質或變化的整體性。例如:

二、用法與場景

  1. 文學批評:多用于形容作品風格、境界的徹底性,如“頓自絕塵”(完全超脫凡俗);
  2. 對比強調:突出事物前後的全然差異,如“頓自殊絕”(全然不同);
  3. 古漢語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詩詞、文論等古典文獻。

三、其他說明

建議參考《詩薮》《師友詩傳錄》等原著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進一步考證。

别人正在浏覽...

隘角暗靜按下暴豪标證敝蠹禀履筆生漕費懲惡承光出腹篡盜代碼鬥百草端架子恩不放債發覺奉還憤切服務态度幹止閣僚共少貫隼滾催還民歡忭畫題花押灰布胡撲掩浄盡積塞開打款啟虧柔連波撩舍廬伍邁世馬蘭頭母親節内娶槃布陪衛千年調全開群賢畢至審谛生華士倫索寞掏火亡窮無産者相返銜弦笑鬧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