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自的意思、頓自的詳細解釋
頓自的解釋
猶全然。 明 胡應麟 《詩薮·宋》:“二 陳 五言古皆學 杜 ,所得惟粗強耳。其沉鬱雄麗處,頓自絶塵。” 清 王士禛 等《師友詩傳錄》七:“降而 六朝 ,工拙之間,相去無幾,頓自殊絶。”
詞語分解
- 頓的解釋 頓 (頓) ù 很短時間的停止:停頓。頓宕。抑揚頓挫。 忽然,立刻,一下子:頓然。頓即。頓悟。茅塞頓開。 叩,跺:頓首再拜。 處理,設置:安頓。整頓。 疲乏:困頓。勞頓。 書法上指運筆用力向下而暫不移
- 自的解釋 自 ì 本人,己身:自己。自家。自身。自白。自滿。自诩。自餒。自重(恘 )。自尊。自謙。自覺(?)。自疚。自學。自圓其說。自慚形穢。自強不息。 從,由:自從。自古以來。 當然:自然。自不待言。自生自滅
網絡擴展解釋
“頓自”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全然、完全”,主要用于文學或藝術領域的評價。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析:
一、基本解釋
“頓自”表示事物的狀态或特征達到徹底、完全的程度,常見于古典文學評論中,用于強調某種特質或變化的整體性。例如:
- 明代胡應麟在《詩薮·宋》中評價兩位詩人時提到:“其沉鬱雄麗處,頓自絶塵”,意為他們的深沉雄麗風格完全超越世俗;
- 清代王士禛等人在《師友詩傳錄》中形容六朝文學:“工拙之間,相去無幾,頓自殊絶”,指作品優劣差距雖小,但整體上卻有全然不同的境界。
二、用法與場景
- 文學批評:多用于形容作品風格、境界的徹底性,如“頓自絕塵”(完全超脫凡俗);
- 對比強調:突出事物前後的全然差異,如“頓自殊絕”(全然不同);
- 古漢語語境: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詩詞、文論等古典文獻。
三、其他說明
- 字義關聯:“頓”有“立刻、忽然”之意,“自”表示“自然”,但組合後整體含義偏向“全然”,屬于固定搭配;
- 權威争議:部分來源(如)将其解釋為“自然停止”,但該說法未獲高權威文獻支持,建議以“全然”為通用釋義。
建議參考《詩薮》《師友詩傳錄》等原著或權威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進一步考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頓自(dùn z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頓自是中國漢字的一個詞語,表示回到原位或停止某種行為。通常用來表示中間某個環節或過程完成後回歸原始狀态。
頓自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頓自的部首是自部,表示與人有關的事物。它的拆分筆畫是【廠】和【厶】,總共兩畫。
頓自的來源:
頓自是由“頓”和“自”兩個字組成的。其中,“頓”字原指牛吃草時停下來嚼一會兒再繼續,後引申為停歇、中斷的意思;而“自”字則表示從中間某個環節或過程完成後回歸原始狀态。
頓自的繁體字寫法:
頓自的繁體字寫法是「頓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不過頓自這個詞在古代并無特殊寫法,仍然是由「頓」和「自」組成。
頓自的例句:
1. 他思考了一陣後,頓自若有所悟地說出了一個解決方法。
2. 這個項目已經完成了大部分,隻有最後一步需要再頓自才能完全結束。
頓自的組詞:
頓自可以與其他漢字組成不同的詞語:
1. 頓時(dùn shí):立即、馬上。
2. 自頓(zì dùn):自己停下來。
頓自的近義詞:
頓時、中止、停歇、停頓
頓自的反義詞:
連續、持續、繼續、一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