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并厲的意思、聲色并厲的詳細解釋
聲色并厲的解釋
見“ 聲色俱厲 ”。
詞語分解
- 聲色的解釋 ∶說話時的語氣和臉色聲色俱厲 ∶指歌舞和女色耳目欲極聲色之好,口欲窮刍豢之味。;;漢; 司馬遷《貨殖列傳序》詳細解釋.指淫聲與女色。《禮記·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毋或進。” 孔穎達 疏:“止
- 厲的解釋 厲 (厲) ì 嚴格:厲禁(a.列隊警戒;b.嚴厲的禁令)。厲行(妌 )節約。 嚴肅:嚴厲。聲色俱厲。 兇猛:厲害。雷厲風行。色厲内荏。 磨,使鋒利:厲兵秣馬。再接再厲。 古同“疠”、“癞”,惡瘡。
網絡擴展解釋
“聲色并厲”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ēng sè bìng lì,主要用于形容說話時聲音和表情都非常嚴厲、強硬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 核心意義:指說話時聲音(聲)和面部表情(色)同時顯得嚴厲,強調态度嚴肅、語氣強硬,常帶有威懾或斥責的意味。
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方正》中:“敦聲色并厲,欲以威力使從己。”此句描述王敦用嚴厲的語氣和神态迫使他人服從。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聲色俱厲(兩者含義幾乎相同,可互換使用)。
- 反義詞:和顔悅色(形容态度溫和、表情親切)。
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定語或狀語,用于描述說話時的語氣和神态。
例句:面對學生的錯誤,老師聲色并厲地批評了他。
- 結構特點:屬于主謂式成語,結構為“聲+色+并+厲”(ABCD式)。
權威補充
- 漢典等工具書将其解釋為“同‘聲色俱厲’”,進一步說明兩者可視為同一成語的不同變體。
- 該成語感情色彩中性,具體褒貶需結合語境判斷。
如需更多例句或相關成語接龍,可參考權威詞典或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聲色并厲
聲色并厲是一個常用的詞語,用來形容表現和聲音、顔色等一起十分強烈、有威壓感的樣子。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聲色并厲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犬(狗)、目(眼睛)和廠(工廠)。
其筆畫數為15畫:犬(4畫)+ 目(5畫)+ 廠(6畫)。
來源和繁體
聲色并厲最早出現在《列子·召南》一文中,被稱為列子的兵法,用來形容軍隊發出的聲音和戰馬行軍的景象,表示軍隊的威嚴和氣勢。這個詞在古代的文獻中廣泛使用。
在繁體中,聲色并厲的寫法為「聲色並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聲色并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體來說,句中的四個字的形狀和構造與現代寫法相似。
例句
在現代漢語中,聲色并厲通常用來形容某種場合或某項事物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具有一種強烈的氣勢和震撼力。
例如:
這部電影的音效和特效做得非常出色,給人一種聲色并厲的感覺。
那位領導的講話聲音大而有力,充滿了聲色并厲的氛圍。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聲勢浩大、色彩豔麗、威風凜凜。
近義詞:威嚴、威武、氣勢磅礴。
反義詞:黯淡無光、輕聲細語、溫文爾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