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俗以為瘧疾未發時可逃往他處以避之。《新唐書·宦者傳上·高力士》:“ 力士 方逃瘧 功臣閣 下, 輔國 以詔召, 力士 趨至閣外,遣内養受謫制。”
“逃瘧”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如下:
指舊時民間通過遷移躲避瘧疾的做法。古人認為瘧疾的發作有周期性規律,在未發病時遷移到其他地方,可避免被瘧疾感染。
現代醫學證實瘧疾通過蚊蟲傳播,與地理遷移無直接關聯。這一習俗反映了古人對傳染病的樸素認知和應對方式。
如需進一步了解瘧疾的現代防治知識,可參考權威醫學資料。
《逃瘧》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意思是逃避瘧疾。下面将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逃瘧》的第一個字“逃”,拆分部首為辶(辵),表示行走的意思,共有7個筆畫;第二個字“瘧”,拆分部首為疒,表示疾病的意思,共有6個筆畫。
《逃瘧》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逃》意為逃避、躲避,而《瘧》指的是瘧疾或者瘴氣。最早見于南北朝時期的文獻記錄。在繁體字中,《逃瘧》保持相同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對于《逃瘧》來說,古時的寫法可能會有些微差異,但整體結構和意思相同。
1. 他們采取各種措施來逃瘧。
2. 如今,科學家已經找到了許多逃瘧的方法。
1. 逃亡
2. 逃避
3. 逃跑
4. 瘧疾
5. 瘴氣
1. 逃離
2. 躲避
3. 避開
1. 面對
2. 應對
3. 接受
以上是關于《逃瘧》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介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