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安分守己的意思、安分守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安分守己的解釋

(1) [abide by the law and behave oneself;act proper to one's status;behave discreetly]∶安于命定的本分,隻做自己分内的事情

(2) [know one’s place]∶為人規矩老實,做事不敢越軌

還是安分守己做做工吧!——陸文夫《唐巧娣翻身》

詳細解釋

安守本分,規矩老實。 宋 袁文 《甕牖閑評》卷八:“大抵姦人作事皆然,自以為一己之能,萬一人主見喜,則超躐奮迅何事不可為,彼安分守己恬于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倖乎?”《古今小說·宋四公大鬧禁魂張》:“如今再説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隻為一點慳吝未除,便弄出非常大事。” 魯迅 《準風月談·後記》:“然而‘江山好改,秉性難移’,我知道自己終于不能安分守己。”亦作“ 安份守己 ”。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七章:“所以我們對于空子,應該廣勸他們安份守己的好。” 聶绀弩 《季氏将伐颛臾》:“種種田,做個安份守己的老百姓,不同樣也可以過一輩子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安分守己”是一個漢語成語,由“安分”和“守己”兩部分組成,整體含義指人安于自身所處的地位和環境,遵守社會規範與道德準則,不做超出本分或違反規則的事情。

具體釋義

  1. 字面分解

    • 安分:安于自己的本分、身份或職責,不越界、不貪求;
    • 守己:守住自己的原則和行為界限,不違背道德或法律。
      二者結合,強調對自身角色和社會規則的尊重與恪守。
  2. 引申意義
    除了字面含義,該詞常隱含以下态度:

    • 不惹事端:行為謹慎,避免與他人沖突或引發麻煩;
    • 接受現狀:對當前地位或生活狀态不刻意強求改變(可能帶中性或略保守色彩);
    • 遵紀守法:尤其用于描述公民或群體遵守法律、制度的表現。
  3. 語境與色彩

    • 褒義:如形容人踏實可靠、值得信賴時(例:“他一生安分守己,深受鄰裡敬重”);
    • 中性/略貶義:若暗指缺乏進取心或對新事物持保守态度(例:“年輕人若隻知安分守己,恐難突破困境”)。

對比與拓展

使用建議

該成語多用于描述個人品行或社會群體行為,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褒貶傾向。例如在強調法律規範時,它體現正面價值;在鼓勵創新時,則可能隱含局限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是指人們要遵守規章制度,恪守規範行為,不越軌或犯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安分守己”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宀、口、己,其中“宀”表示“室内”,“口”表示“嘴巴”,“己”是“自己”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0。

來源和繁體

“安分守己”這個詞源自《周易·系辭上》的一句話:“故天地之道,安易知也。”它的繁體字為「安分守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舊時寫作「安份守己」也是正确的寫法,其中的「分」寫作「份」,意思相同。

例句

1. 他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孩子,從不給家長添麻煩。

2.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做到安分守己,不貪圖私利。

組詞

1. 和氣安分:和睦友善,守禮遵法。

2. 守身如玉:保持廉潔自律,不受外界誘惑。

近義詞

守規矩、謹守規則、遵守秩序

反義詞

不安分、膽大妄為、違法亂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