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面從的意思、面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面從的解釋

謂當面順從。《書·益稷》:“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後漢書·朱暉傳》:“俗吏苟合,阿意面從。”《新唐書·魏徵傳》:“若面從可,方别陳論,此乃後言,非 稷 禼 所以事 堯 舜 也。”《歧路燈》第六三回:“何難回頭是岸,萬不可面從腹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面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表面上順從、聽從,但内心并不認同或不以為然。它通常帶有貶義色彩,強調表裡不一、口是心非的行為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面與基本釋義:

    • 面: 指表面、當面、臉面。
    • 從: 指順從、聽從、服從。
    • 合義: 當面表示順從、應承,但并非真心實意。形容人陽奉陰違,隻做表面功夫。
  2. 深層含義與用法:

    • 表裡不一: 這是“面從”最核心的特征。它描述的是口頭答應或行為上看似配合,但内心持有異議、不滿或不屑的狀态。
    • 缺乏真誠: 這種行為反映了說話者或執行者的不真誠,帶有敷衍、應付甚至欺騙的性質。
    • 常與“背違”連用: 成語“面從背違”或“面從後言”更完整地表達了這種兩面性,即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 多用于批評: 該詞常用于批評上級或權威在場時唯唯諾諾、不敢直言,而背後卻議論紛紛或消極抵抗的現象。也用于批評對他人意見或要求敷衍了事的态度。
  3. 古籍出處與權威引用:

    • 《尚書·益稷》: 這是“面從”一詞最古老且最權威的出處之一。舜帝告誡禹說:“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意思是:“你不要當面順從(我),背後又有不同的議論。”這句話深刻揭示了“面從”的本質及其危害(表裡不一,影響溝通和信任)。此典常被後世引用。其含義可在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數據庫中查證,例如:
    • 《論語》精神體現: 雖然《論語》中未直接出現“面從”一詞,但孔子強調“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反對無原則的苟同,提倡真誠的、有原則的相處之道,這與反對“面從”的精神是一緻的。理解“面從”有助于把握儒家對真誠品格的重視。
    • 後世應用: “面從”作為對一種不良行為的描述,在後世文獻中持續被使用,尤其在讨論君臣關系、上下級關系或為人處世之道時。例如,《資治通鑒》等史書在評價人物或描述事件時,也常用此詞。

“面從”指一種不真誠的行為态度,即表面上順從、應承,内心卻不以為然或持有異議。它強調表裡不一、陽奉陰違,常帶有貶義,用于批評缺乏真誠和原則的附和。其經典出處是《尚書·益稷》,體現了古代對人際交往中真誠品格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

“面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iàn cóng,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表面順從他人,但内心并不認同,屬于表裡不一的行為。常與“背言”連用為“面從背言”,強調當面附和、背後非議的兩面性态度。

  2. 出處與典故
    源自《尚書·益稷》中舜對臣子的告誡:“予違汝弼,汝無面從,退有後言。”意為君主有過失時,臣子不應當面順從,背後卻議論。唐代魏徵曾引用此典,強調直言進谏的重要性,反對口是心非的“面從”行為。

  3. 使用場景與延伸
    多用于描述人際交往或職場中缺乏主見、盲目附現象,含貶義。例如《後漢書》批評“俗吏苟合,阿意面從”,《歧路燈》也提到“不可面從腹诽”。

  4. 相關成語

    • 面從背言:當面順從,背後議論(近義詞:面從後言)。
    • 面從腹诽:表面服從,内心反對。

總結來看,“面從”不僅體現行為上的被動服從,更暗含思想上的不認同,常用于警示真誠溝通的重要性。

别人正在浏覽...

安常守分班曹鼻鈎蔔第幝幝長姣重山峻嶺翠尊達诂代庸締昵愕夢附注改籥高級工程師戈棘韓子駕部夾和郊桑腳湯家庭婦女金雞障可憐生空群狂釁累日利齒兒六如胧明露影藏形賣關子門階戶席鳴吼密清墨池磨揉排閣噗嗵遣紀起痼琪花齊眉罄竹難書欺僞鵲噪稔慝三熏三沐省卻審思詩才市墟詩筩松盆探花宴逃越圖報違憂洿澤下喬入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