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蒲6*團。用蒲草編織成的圓墊,多為僧人坐禅及跪拜時所用。後也作坐具。 宋 範成大 《寄題毛君先生蓮華庵》詩:“我衰無力供樵蘇,尚能相伴煖團蒲。” 宋 辛棄疾 《漢宮春·即事》詞:“行李溪頭,有釣車茶具,曲幾團蒲。”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團蒲漢語 快速查詢。
“團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團蒲(tuán pú)指用蒲草編織成的圓形坐墊,最初多為僧人參禅或跪拜時使用,後來也作為日常坐具。其結構由“團”(全包圍結構)和“蒲”(上下結構)組成,字形體現了圓形編織物的特征。
部分來源提到“團蒲”作為成語,形容人群聚集的熱鬧場面(如聚會、集市),但此用法較為少見且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建議優先采用“蒲草坐具”的核心釋義。
如需進一步考證其他引申含義,可參考《漢語辭海》或古籍文獻(來源1、4)。
《團蒲》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團結和聚集在一起的場景。它可以表示人們團聚在一起的情景,也可以用來指代團結的力量。
《團蒲》由兩個部首組成:囗(口)和艹(草)。
囗部表示“口”的意思,與場所、圍繞等概念有關。
艹部表示“草”的意思,與植物、自然相關。
該字共有13畫。
《團蒲》的來源與古代祭祀活動有關。在古時候,人們在慶祝豐收或祭祀時通常會團聚在一起,以慶祝和表達對大自然的感恩之情。因此,團結和聚集在一起的意象被用來表示團蒲。
《團蒲》的繁體字為「團蒲」。
在古代,《團蒲》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古時候的寫法以篆書、隸書為主。根據史書記載的資料,在古代《團蒲》曾有不同的變體寫法。
1. 這個團蒲的場景給人一種溫暖而團結的感覺。
2. 我們通過團蒲活動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1. 團結:表示人們團聚在一起,共同合作的情況。
2. 團員:指屬于某個團體或組織的成員。
3. 團隊:表示一群人共同合作完成某項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标。
4. 蒲團:特指座椅或席地而坐的坐墊。
1. 團聚:表示人們相聚在一起。
2. 聚集:指人們集中在一起。
孤立:表示與他人隔絕,獨自一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