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化人的意思、化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化人的解釋

(1).有幻術的人。《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 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硋。” 張湛 注:“化幻人也。” 清 趙翼 《<小倉山房集>中有<詠物詩>戲用其韻鏡》詩:“誰從對面偷描我,忽漫分身作化人。”

(2).指有道術的人。《關尹子·四符》:“譬如化人,若有厭生死心、超生死心,止名為妖,不名為道。”

(3).佛教謂佛、菩薩變形為人,以化度衆生者。《翻譯名義集·寺塔壇幢》:“ 周穆王 時, 文殊 、 目連 來化, 穆王 從之。即《列子》所謂化人者是也。” 宋 蘇轼 《同正輔表兄人遊白水山》詩:“因隨化人履巨迹,得與仙兄躡飛鞚。” 王十朋 注:“ 自水巖 有大足迹,世謂之佛迹。今‘化人’,則借以言佛耳。”

(4).仙人。 前蜀 杜光庭 《溫江縣招賢觀衆齋詞》:“歷代化人,隨機濟物,大惟邦國,普及幽明,俱賴神功,鹹承景貺。” 金 雷琯 《龍德宮》詩:“綵仗竟無金母降,仙裾猶憶化人攜。” 清 吳偉業 《海市》之二:“灝氣空濛萬象來,非煙非霧化人裁。”

(5).勸化人;教化人。 唐 黃滔 《丈六金身碑》:“夫帝王之道,理世也;釋氏之教,化人也。理世之與化人,蓋殊路而同歸。” 宋 王禹偁 《柳府君墓碣銘》:“有 唐 以武勘亂,以文化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化人"是漢語中具有多重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一、幻術師之義 指古代以幻術迷惑他人的表演者,最早見于《列子·周穆王》記載:"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此義項展現中國古代對奇幻技藝的認知。《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會幻術的人",特指通過非常規手段改變事物表象的藝人。

二、修道者之謂 在道家典籍中引申為得道者,《莊子·逍遙遊》用"化人"形容超脫物外的境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此用法在《辭源》中被解釋為"指修養達到神化境界的人",強調精神層面的升華。

三、教化之功 儒家語境下指通過德行感化他人,《禮記·學記》提出"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漢語大字典》收錄此詞含有"通過教育改變人"的訓釋,體現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倫理觀念。

(文獻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1997年版;中華書局《辭源》第三版;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字典》第二版)

網絡擴展解釋

“化人”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和來源有所不同,主要涵蓋以下方面:

1.古代方術與幻術的掌握者

2.佛教與道教中的神聖化身

3.教化與感化的行為

4.文學與日常引申義

示例與典故

《列子》中“化人”的宮殿以金銀珠玉構築,象征其超凡境界;蘇轼詩句“因隨化人履巨迹”則借佛教“佛迹”暗喻修行者的指引。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宗教典籍及現代釋義,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列子》《翻譯名義集》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九八百裡駁班配奔迸變溫動物波蹅不儲價層碧橙虀村生泊長促死戴盆望天短衣匹馬堵立腭裂蜂聚格範固護國賦國器孩蟲憨頑禾莠會厭鹄袍肩拜假求積骸齎具佶烈旌崇靜潔景陽妃記住刻心立馬萬言黎母國龍舟陋邦美國免債秘邃難問臲卼蒲蔽窮塞衢罇散估山柰時傑手絹收榷淑惡桃仁天父條榦彤珠未冠無士馬相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