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志的意思、遂志的詳細解釋
遂志的解釋
實現志願;滿足願望。《易·困》:“澤無水,困,君子以緻命遂志。”《宋書·袁粲傳》:“修道遂志,終無得而稱焉。” 宋 楊億 《受诏修書述懷感事三十韻》:“一麾終遂志, 阮籍 去騎驢。”《後水浒傳》第四回:“我 楊幺 稍若遂志,必行戮奸除佞。” 章炳麟 《辨詩》:“夫緻命遂志,與金鼓之節相依。”
詞語分解
- 遂的解釋 遂 ì 順,如意:遂心。遂願。 成功,實現:未遂。功成名遂。 于是,就:服藥後頭痛遂止。 通達:“何往而不遂”。 進,薦:“不能退,不能遂”。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志的解釋 志 ì 意向:志願。志氣。志趣(志向和興趣)。志士(有堅決意志和高尚節操的人)。志學。 記,記在心裡:志喜。志哀。永志不忘。 記號:标志。 記載的文字:雜志。志怪(記載怪異的事)。 稱輕重,量長短、多
專業解析
“遂志”的漢語詞典釋義
“遂志”為漢語複合詞,由“遂”與“志”組合而成。《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實現志願、達成志向”,強調通過行動完成既定目标。
詞義解析
- “遂”的語義:本義為“成功”“順心”,如《說文解字》釋“遂”為“達也”,引申為“完成”“如願以償”。
- “志”的語義:指“心意所向”,《爾雅·釋言》注“志,意也”,即個人追求的抱負或理想。
- 組合含義:“遂志”蘊含“志向得以圓滿實現”的積極含義,常見于描述人生目标、政治抱負或事業追求的結果。
文獻用例
古典文獻中,“遂志”多用于贊頌人物成就。例如:
- 《周易·困卦》:“澤無水,困,君子以緻命遂志。”,指君子在困境中堅守志向。
- 歐陽修《賈誼不至公卿論》:“非漢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自用其才也,卒以自傷哭泣,至于夭絕,是亦不善處窮者也。夫謀之一不見用,安知終不複用也?”,暗含未能“遂志”的遺憾。
近義與反義
- 近義詞:如願、功成、得志(《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 反義詞:失意、未遂、抱憾(《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權威引用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4年)
- 《說文解字注》(中華書局,2013年)
- 《周易譯注》(中華書局,2015年)
- 《歐陽修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網絡擴展解釋
“遂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含義
“遂志”由“遂”(實現、達成)和“志”(志向、理想)組成,意為實現志願或滿足願望。常用于描述個人通過努力達成目标或理想的狀态,例如“他通過多年奮鬥,終于遂志成為醫生”。
二、出處與典籍引用
該詞最早出自《周易·困卦》:“澤無水,困,君子以緻命遂志。”,意為君子在困境中仍堅持實現志向。後世如《宋書》《後水浒傳》等文獻中也多次使用,例如章炳麟提到“緻命遂志,與金鼓之節相依”,強調意志與行動的統一。
三、使用場景
- 表達祝賀:如“祝賀你遂志考入理想學府”。
- 自我激勵:如“願你我皆能遂志,不負韶華”。
- 文學創作:多用于描述人物達成目标的經曆,增強叙事深度。
四、近義詞與延伸
近義詞包括“如願”“得償所願”,反義詞如“壯志未酬”。其核心強調通過努力實現目标,而非被動等待結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典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周易》《宋書》等文獻,或通過漢典、查字典等工具查詢。
别人正在浏覽...
闇世豹子馬悲雨痹厥孛相布索長結陳爛饬治鋤禾存慰醋意大蟲吃小蟲彈铗得衆典秩東床快婿短暗方望幹凈地挌鬭桂枝片玉花琅琅逭役棘棘經霜盡收眼底救全看果科長窺孔鈴鈴香六驘輪光馬客秘館民航模特兒逆孽怒蛙籤押處清曙湫學虬鐘七注劬學喪親三盈三虛折措省啬瘦嶙嶙瑣散宿契韬戈天上麒麟屠龍之伎文才問話憲式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