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叛亂作孽者。 唐 李商隱 《為懷州李中丞謝上表》:“況 潞 潛逆孽,許出全師,緊此州兵,橫制賊境。”
(2).指背叛的罪惡。《明史·四川土司傳二·永甯宣撫使》:“宜乘其逆孽未成,令 貴州 撫、按調兵與臣會剿。”
“逆孽”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nì niè,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叛亂作孽者
多用于描述發動叛亂或制造禍端的人。例如唐代李商隱在《為懷州李中丞謝上表》中提到:“況潞潛逆孽,許出全師,緊此州兵,橫制賊境。”,這裡的“逆孽”即指叛亂勢力。
指背叛的罪惡
強調行為違背道義或犯下嚴重罪行。如《明史·四川土司傳二·永甯宣撫使》中記載:“宜乘其逆孽未成,令貴州撫、按調兵與臣會剿。”,此處指背叛朝廷的罪惡行徑。
部分資料(如)将“逆孽”歸類為成語,解釋為“背離正道的行為”,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可能為現代引申義。建議以傳統文獻中的釋義為主。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或《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
逆孽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逆”和“孽”兩個字組成。
逆字的拆分部首是辶(辶是從辵走的字旁),筆畫數為9畫。逆字的意思是與正常次序相反,背離常規的行為。例如,“逆來順受”、“逆水行舟”等。
孽字的拆分部首是子,筆畫數為13畫。孽字的意思是由于前世的惡行或壞事而導緻的報應,也可以指惡劣或罪惡的行為。例如,“災禍孽障”、“罪孽深重”等。
逆孽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籍《莊子·逆順》中。在這個篇章中,逆順是指與常态相違背的,與衆不同的行為。後來,在現代漢語中,逆孽一詞多用來形容惡性行為的累積。
在繁體中文中,逆孽的寫法與簡體中文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逆字的寫法略有不同,舊體字中字形更加修飾,但基本結構仍然相同。孽字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例如筆畫數增加到15畫,但整體結構依然保持一緻。
逆孽一詞的例句:
1. 這個人一直逆孽不止,做盡壞事。
2. 他背負着前世的罪孽,将來必有報應。
逆孽的組詞:
1. 順逆:表示順序和逆序的對比。
2. 逆行:表示違反規定或違背道德的行為。
逆孽的近義詞有:背道、邪惡、惡行。
逆孽的反義詞有:順從、善行、正道。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