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剛直。 唐 韓愈 《河南令張君墓志銘》:“﹝ 張署 ﹞遷尚書刑部員外郎,守法争議,棘棘不阿。” 清 馮桂芬 《資政大夫湯公墓志銘》:“遇事敢言,棘棘不阿。”
(2).拘泥。 元 揭傒斯 《處士楊君墓志銘》:“其讀書務求大意,不棘棘章句。”
(3).象聲詞。 清 胡其毅 《贈農家節婦》詩:“燈搖風雪寒,紡車猶棘棘。”
“棘棘”是一個漢語疊詞,主要有以下三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性格或态度剛強正直、不阿谀奉承。例如:
表示做事或思考過于刻闆,缺乏變通。例如:
模拟細碎、尖銳的聲音。例如:
“棘”本義為叢生的小棗樹(多刺植物),後引申出“困難”“尖銳”等意(如“棘手”)。疊詞“棘棘”的多種含義均與荊棘的物理特性(堅硬、糾纏、刺耳)相關。
《棘棘》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多刺、多刺的樣子。它用來形容有刺的植物、有刺的動物或其他帶有尖銳物的事物。
《棘棘》的拆分部首是木,它有10個筆畫。
《棘棘》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是根據事物的特征所形成的一個詞。它的繁體字是「棘棘」。
在古代,「棘棘」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更加繁複,但由于篇幅限制,這裡無法一一列舉。
1. 這個植物長滿了棘棘,小心别碰到。
2. 在沙漠中,棘棘的仙人掌是生命的象征。
3. 他戴着厚厚的手套,防止被棘棘的叢林植物刺傷。
與「棘棘」相關的組詞有:
1. 棘手:形容問題或局勢複雜,難以解決。
2. 棘病:指由棘刺或刺激引起的皮膚病。
3. 刺棘:指植物的刺。
與「棘棘」意思相近的詞有:
1. 刺耳:形容聲音不悅耳。
2. 疙瘩:指皮膚上的小結節,比喻心頭的煩惱。
與「棘棘」相反的詞有「光滑」、「柔軟」等,形容沒有刺的、順滑的表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