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韬戈的意思、韬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韬戈的解釋

收藏兵器。引申指息兵。《晉書·慕容德載記》:“此志未遂,且韜戈耳。” 南朝 陳 徐陵 《報尹義尚書》:“方當偃伯于靈臺,韜戈于武庫。” 唐 司空圖 《複安南碑》:“韜戈制勝,舞 舜 戚于兩階。” 明 張居正 《拟唐回鹘率衆内附賀表》:“特勒大酋,韜戈款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韬戈是漢語中表示止戰休兵的複合詞,本義指将兵器戈矛收入囊中,引申為停止戰争、和平共處的社會狀态。該詞源自古代軍事策略用語,《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息兵停戰”,其核心内涵包含以下三方面:

  1. 器物象征

    “韬”原指收納弓劍的皮套,《說文解字》釋作“劍衣也”,後延伸為隱藏、收斂之意。戈作為商周時期标志性長柄兵器,《考工記》記載其“長六尺六寸”,是征伐的具象化符號。韬戈組合構成“藏兵于匣”的意象,如《舊唐書·李密傳》載“韬戈卷甲,率衆歸朝”即用此本義。

  2. 戰略哲學

    該詞承載着“以戰止戰”的軍事思想,唐代李世民《還陝述懷》詩雲“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星旌紛電舉,日羽肅天行。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其中“戎戈動”與“宇宙平”的對比,恰是韬戈思想從武力征伐到天下安甯的動态轉化。

  3. 文化隱喻

    在文學創作中常作為和平的象征符號,清代趙翼《陔餘叢考》引《晉書》典故“宣帝既滅公孫淵,诏曰:‘役不踰時,戮公孫淵于反掌,斯誠朝廷韬戈卷甲之效也’”,此處将軍事勝利與戰略收束相結合,展現中國古代“勝而不驕”的戰争倫理。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仍用于形容戰略克制,如國際關系領域常用“韬戈偃武”表述大國間的軍事克制策略,其語義演變軌迹完整呈現了漢語詞彙從具象兵器到抽象戰略概念的升華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韬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解釋

二、引申義

指停止戰争、平息幹戈,表達“息兵”或“休戰”的意圖。例如:

三、用法與例句

  1. 曆史文獻:多用于描述戰争結束後的和平狀态,如“卷甲韬戈,伫候指揮”。
  2. 現代造句:
    • “曠日持久的戰争結束了,人們終于盼到了韬戈卷甲的這一天。”
    • “平息幹戈,卷甲韬戈,賞賜他們金帛。”

四、相關詞語

補充說明

英文可譯為“sheathe weapons”,但該詞主要用于漢語古文語境。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晉書》《陳書》等史書。

别人正在浏覽...

百植賓傧殘零弛解除用膽怯耽情砥砺風節度拟發權廢斥豐勻複聽改口鋼勻缟纻割臂之盟隔品緻敬勾點規繩矩墨軌途盍合子龢平化石麾城活跳假縱階秩井圃謹脩糧棉陵絕胪唱毛厘每度謀合女娲補天偏癱破顔绮裡蛩蛩氈礐石如虎得翼山戶贍缛沙塢説好嫌歹私昵四物私邑聽天安命吐食握發誤期污窪香岩地險征小詞小功暬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