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施髢的意思、施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施髢的解釋

安上假發。《莊子·天地》:“ 有虞氏 之藥瘍也,秃而施髢,病而求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施髢”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讀音為shī dí,意為“安上假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天地》中的記載:“有虞氏之藥瘍也,秃而施髢,病而求醫。”
此句描述有虞氏(古代部落首領)因頭瘡導緻秃發,故佩戴假發,後因病情加重才求醫,暗含“治标不治本”的哲理。

3.文化背景

4.現代使用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多見于古籍研究或文學賞析。相關成語如“厚施薄望”“便宜施行”等,但語義關聯較弱。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莊子》原文或古代服飾文化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施髢的意思

《施髢》是一個古漢語詞語,主要有兩種含義。

1.施髢指的是古代官員給皇帝或高級官員梳頭的儀式。髢是頭上的髻發,施則是給人梳理、修飾的意思。這是一種對尊貴地位的人的殊榮舉動,代表着尊敬和禮貌。

2.施髢還可以指戰國時期魏國的一位大臣施髢。據《史記》記載,施髢是一位聰明智慧的謀臣,善于輔佐君主,被譽為“魏國之寶”,為人治國有道,忠心耿耿。

拆分部首和筆畫

施髢的拆分部首為髟和彡,其中髟為髦發部首,彡為毛發部首。施的筆畫數為9畫,髢的筆畫數為17畫。

來源和繁體

施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很重要的一項禮儀就是給尊貴的人梳頭。最早的寫法是施髦,後來的演變過程中,髦發這個字變成了髢,意思也漸漸引申為梳頭。在漢字簡化的過程中,髢被簡化為讠。

施髢的繁體字為施髢(或施髦)。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施髢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例如,施字在金文、篆文和隸書中的寫法為斲、冶和戍,而髢字在篆文和隸書中的寫法為髢、髦和髲。隨着曆史的演進,施髢的寫法逐漸趨于規範化。

例句

1. 他得到了施髢的殊榮,顯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

2. 施髢是古代皇帝接受朝臣朝見時的一項重要禮儀。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施禮、髻發、梳理

近義詞:謀士、輔佐

反義詞:梳理、韋編三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