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歲課的意思、歲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歲課的解釋

(1). 漢 時,每年從太學中選任官吏的考試。《漢書·儒林傳序》:“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雲。”

(2).一年的賦稅。《宋史·真宗紀三》:“丁巳,定 江 淮 鹽酒價,有司慮失歲課,帝曰:‘苟便於民,何顧歲入也。’” 清 黃景仁 《固關》詩:“關吏頻年愁歲課,戍兵終日卧雲光。”

(3).一年的勞績。 唐 白居易 《花前歎》詩:“歲課年功頭髮知,從霜成雪君看取。” 宋 林逋 《湖山小隱》詩之二:“歲課非無秫,家藏6*獨有琴。”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歲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歲課”是漢語中的多義詞,其含義因曆史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具體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1. 漢代太學選官考試
    指漢代每年從太學中選拔官吏的考核制度。根據《漢書·儒林傳序》記載,考試分為甲、乙、丙三科,甲科錄取40人任郎中,乙科20人任太子舍人,丙科40人補文學掌故。

  2. 一年的賦稅
    指國家或地方一年内征收的稅賦。例如《宋史·真宗紀三》提到,宋真宗曾因調整鹽酒價格可能影響歲課而表示“苟便于民,何顧歲入也”,體現對民生的重視。

  3. 一年的勞績
    用于描述個人或集體一年内的成果或功績。唐代白居易《花前歎》中“歲課年功頭發知”,以及宋代林逋《湖山小隱》中“歲課非無秫”,均以此引申時間的積累與成就。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宋史》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歲課

歲課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其意思為年度的總結和回顧。歲指的是一年的時間周期,而課表示學習、總結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歲的拆分部首是夂,筆畫數為3;課的拆分部首是讠,筆畫數為7。

來源和繁體

歲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文化。古時候,君主會在一年結束之際,進行年度的總結和反思,以便修正過錯、取長補短。這個過程被稱為歲課。

在繁體字中,歲課可以寫作歲課。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歲的寫法略有不同。它的形狀更加複雜,多由上下兩個部分組成,上面是賣的形狀,下面是豐的形狀。這種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再使用。

課的古代寫法相對比較簡單,基本上與現代漢字的形式相同。

例句

1. 年底了,該進行一次認真的歲課了。

2. 這個項目的成功經驗可以做為我們明年的歲課。

組詞

歲首、歲尾、課程、聽課、課堂

近義詞

年終總結、年度回顧

反義詞

新一年計劃、展望未來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