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岁课的意思、岁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岁课的解释

(1). 汉 时,每年从太学中选任官吏的考试。《汉书·儒林传序》:“岁课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乙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补文学掌故云。”

(2).一年的赋税。《宋史·真宗纪三》:“丁巳,定 江 淮 盐酒价,有司虑失岁课,帝曰:‘苟便於民,何顾岁入也。’” 清 黄景仁 《固关》诗:“关吏频年愁岁课,戍兵终日卧云光。”

(3).一年的劳绩。 唐 白居易 《花前叹》诗:“岁课年功头髮知,从霜成雪君看取。” 宋 林逋 《湖山小隐》诗之二:“岁课非无秫,家藏6*独有琴。”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岁课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岁课是古代汉语中表示年度赋税或定期考核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构成 “岁”指农业收成周期,《说文解字》注“岁,木星也,十二月一次”,后引申为年度计量单位;“课”原指考核,《玉篇》释为“试也”,后扩展为赋税征收。二字组合最早见于汉代文献,形成“按年征收”的核心语义。

二、基本释义 《汉语大词典》定义包含两重含义:

  1. 年度赋税:特指按年征收的实物地租,如《汉书·食货志》载“岁课田租,亩二升”
  2. 官吏考核:指年度政绩评定,见《唐六典》“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二十七最”

三、历史演变 据《中国历史大辞典》记载,该词在不同时期呈现特殊含义: • 宋代:成为专项税目,包含盐课、茶课等专卖收入(《宋史·食货志》) • 明清:演变为地方财政的常规科目,如《明会典》载“岁课银八万两有奇”

应用实例显示其使用场景主要存在于财政文书(如《清盐法志》)、地方志(《苏州府志》卷四十赋役)及法典典籍中,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常用词汇存在。

网络扩展解释

“岁课”是汉语中的多义词,其含义因历史语境不同而有所差异,具体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1. 汉代太学选官考试
    指汉代每年从太学中选拔官吏的考核制度。根据《汉书·儒林传序》记载,考试分为甲、乙、丙三科,甲科录取40人任郎中,乙科20人任太子舍人,丙科40人补文学掌故。

  2. 一年的赋税
    指国家或地方一年内征收的税赋。例如《宋史·真宗纪三》提到,宋真宗曾因调整盐酒价格可能影响岁课而表示“苟便于民,何顾岁入也”,体现对民生的重视。

  3. 一年的劳绩
    用于描述个人或集体一年内的成果或功绩。唐代白居易《花前叹》中“岁课年功头发知”,以及宋代林逋《湖山小隐》中“岁课非无秫”,均以此引申时间的积累与成就。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宋史》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奔浑车缸成本核算痴惑尺素重席此者大巧若拙帝宫东箱斗纷豆莫娄范人風月旦给钱庚虎寡与顾享海产寒疝烘晴宦夫豁子夹攻楗槌僵李代桃骄騧噍噍嚼头精魅净水金汤之固亢见快心满意旷达理所必然俚野緑衣使者芒达妙手丹青寝遏黥刑晴旭情逾骨肉求道于盲三写成乌申严说古谈今损缺踏面同心竭力土藏刎颈之交文武班武圣伍廷芳遐藩险衅嚣譊细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