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喉的意思、襟喉的詳細解釋
襟喉的解釋
衣領和咽侯。比喻要害之地。 南朝 梁 劉孝綽 《三日侍安成王曲水宴》詩:“躡跨兼流采,襟喉邇封甸。”《醒世恒言·小水灣天狐贻書》:“那 揚州 , 隋 時謂之 江都 ,是 江 淮 要衝,南北襟喉之地,往來檣艣如麻。” 清 褚人穫 《堅瓠二集·苜蓿烽》:“ 胡蘆河 上狹下廣,洄波甚急,不可渡,上置 玉門關 ,即西域之襟喉也。”
詞語分解
- 襟的解釋 襟 ī 衣服的胸前部分:大襟。對襟。底襟。襟帶(亦喻山川屏障環繞,地勢險要)。襟要(亦喻軍事上險要的地理位置)。 胸懷,抱負:襟懷。胸襟。 姐妹的丈夫之間的稱呼:連襟。 筆畫數:; 部首:衤; 筆順
- 喉的解釋 喉 ó 頸的前部和氣管相通的部分,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内有聲帶,又是發音器官(通稱“喉頭”):喉嚨。喉舌(.泛指說話的器官;.喻代言人,如“報紙是人民的喉喉”;.喻險要的地方,如“居庸關乃扼守京城之喉
網絡擴展解釋
“襟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衣襟和喉嚨”。衣襟是衣服的前部,喉嚨是呼吸與吞咽的要道,二者均與人體關鍵部位相關。
- 比喻義:引申為地理或戰略上的要害之地,強調某地的重要性如同人體咽喉一般不可替代。例如古代文獻常将交通樞紐、軍事關隘稱為“襟喉”。
二、用法與語境
- 地理要沖
如《醒世恒言》中描述揚州為“江淮要沖,南北襟喉之地”,凸顯其連接南北的關鍵位置。
- 戰略地位
甘肅兩當縣被稱作“秦隴之捍蔽,巴蜀之襟喉”,說明其屏障作用。
- 文學修辭
南朝劉孝綽的詩句“襟喉迩封甸”,通過比喻增強語言表現力。
三、相關詞彙
四、權威性說明
辭海()與古籍用例(如《醒世恒言》)均佐證其核心含義,而網頁中的造句()進一步豐富了實際應用場景。
網絡擴展解釋二
《襟喉》的意思
《襟喉》是一個常用的成語,形容人的性情或言行嚴肅不露聲色,内心深沉而寡言少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襟喉》的拆分部首是衣,拆分出來的兩個部首分别是衤和口。衤是指衣服,口則是表示“嘴巴”的意思。《襟喉》的總筆畫數為18筆。
來源及繁體
《襟喉》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文王》中,是一篇贊美周文王的古代詩歌。繁體字中的《襟喉》則是「襟垢」的變體。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襟喉》以「衿喉」的形式寫作。
例句
1. 他雖然平時言語不多,但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襟喉。
2. 面對困難,他的襟喉如此堅毅,從不退縮。
組詞
襟衣、襟懷、喉結、喉嚨
近義詞
沉默寡言、緘默、少言寡語
反義詞
言辭放肆、多話喧嚣、口若懸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