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tire from age] 封建時代臣子或官員因年老辭去職務,後泛指年老退休
他撈夠了,就假裝告老還鄉
冬十月晉韓獻子告老。——《左傳·襄公七年》
(1).舊指官吏年老辭官退休。《左傳·襄公七年》:“ 韓獻子 告老。” 唐 陳子昂 《高府君墓志銘》:“於是因階秩滿,告老歸閑。” 宋 司馬光 《太子太保龐公墓志銘》:“始公在 并州 ,年甫七十,亟欲告老,會左遷,不敢。”《紅樓夢》第一○四回:“我心裡巴不得不做官,隻是不敢告老。” 楊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他在外面做過知縣,現在告老還鄉。”
(2).泛指年老退休。《新華文摘》1983年第12期:“現在……做這種大衣的老師傅都告老了。”
“告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曆史時期有所演變,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告老”原指封建時代官員因年老體衰或任職期滿而主動辭去官職,後泛指年老退休。例如:“他告老還鄉後,專心著述。”
古代典籍中的出處
文學作品的體現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官員退休制度或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左傳》《唐會要》等典籍,或查閱、等來源的原始内容。
告老是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個意思:一是辭去工作或職務;二是向老者請教或祝賀長壽。
告老的拆分部首是言字旁和老字旁,共計11個筆畫。
告老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尤其是在《莊子·天運篇》中有相關記載。告老的繁體字為「告老」。
在古代,告老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主要是在老字的部分稍有變化。寫作「䢕老」。
1. 張先生向公司領導提出請辭的申請,決定告老。
2. 為了慶祝爺爺的九十大壽,全家都去拜訪了他,并向他告老。
告退、告别、告訴、告示。
辭職、退休、離職。
就職、上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