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俗惡的意思、俗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俗惡的解釋

庸俗惡劣;庸俗拙劣。 明 歸有光 《與王子敬書》:“ 東坡 《易》《書》二傳在家,曾求 魏八 ,不予。此君殊俗惡。乞為書求之。” 清 曹寅 《畫師謝千子有子年十四能作山水大幅餘喜為題二捷句》之一:“掃除俗惡千行字,塗抹酸甜一例詩。”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八:“胸中新收得的閑適的詩趣全失,換進去的是俗惡的現實的悲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俗惡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俗”與“惡”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指庸俗而令人厭惡,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與合成義

  1. 俗:
    • 本義指社會長期形成的風尚、禮節、習慣等(《說文解字》:習也)。
    • 引申義包含:大衆化的、平庸的、缺乏高雅趣味的(如“俗氣”、“庸俗”)。《現代漢語詞典》明确标注其“趣味不高、令人讨厭”的義項。
  2. 惡:
    • 本義指罪過、不良行為(《說文解字》:過也)。
    • 引申義包含:令人反感、讨厭的(如“惡心”、“厭惡”)。《漢語大詞典》收錄“惡”有“丑陋;劣”及“憎恨;讨厭”之義。
  3. 合成義“俗惡”:
    • 結合二字引申義,“俗惡”強調因格調低下、粗鄙不堪而使人産生強烈反感。《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義為“庸俗惡劣”,形容事物或行為既缺乏品味,又達到令人不適的程度。

二、權威詞典釋義與用例

三、語義特征與使用語境

  1. 貶義強烈:專指因庸俗到極緻而引發厭惡感,程度重于“俗氣”或“低俗”。
  2. 適用對象:
    • 藝術品位:如俗惡的裝飾(色彩刺眼、造型浮誇)、俗惡的文學(内容膚淺、語言粗鄙)。
    • 行為舉止:如俗惡的炫富(刻意展示財富且方式粗魯)、俗惡的玩笑(低俗且冒犯他人)。
    • 商業現象:如俗惡的廣告(誇大其詞、格調低下)。
  3. 近義詞辨析:
    • 庸俗:側重平凡、缺乏高度,貶義較輕。
    • 低俗:強調趣味低下,可能涉及不雅内容。
    • 惡俗:與“俗惡”義近,常互換使用,均強調庸俗與惡劣的結合。

四、古典文獻佐證

該詞在古籍中已有使用,如清代葉燮《原詩》批評詩風:“若徒以富麗為工……則其俗惡甚矣。”此處直斥追求表面華麗而内涵空洞的作品“俗惡至極”,印證其傳統用法中的批判性内涵。


“俗惡”是一個具有明确貶義的漢語詞彙,形容事物因庸俗粗糙達到令人厭惡的程度,常用于批判藝術、行為或風尚的低下品位,其釋義在《漢語大詞典》《重編國語辭典》等權威辭書中均有明确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俗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基本釋義
    指“庸俗惡劣”或“庸俗拙劣”,多用于形容事物或行為的低俗、缺乏格調。例如,明代歸有光在書信中批評他人“殊俗惡”,即強調其言行粗鄙。

  2. 拼音與注音
    拼音為sú è,注音符號為ㄙㄨˊ ㄜˋ。

  3. 出處與例句

    • 明代歸有光《與王子敬書》提到“此君殊俗惡”,暗指對方品性庸俗。
    • 清代曹寅的詩句“掃除俗惡千行字”,則通過對比凸顯高雅與低俗的差異。
  4. 其他解釋
    部分資料擴展其含義為“風俗不良”,如《南史·虞玩之傳》中“卿鄉俗惡”的用法,但此釋義較少見且權威性較低。

  5. 使用場景
    該詞常見于文學批評或對低劣藝術、行為的評價,如夏丏尊與葉聖陶在《文心》中描述“俗惡的現實的悲哀”。

注意:不同語境下,“俗惡”可能側重“庸俗”或“惡劣”的不同層面,需結合具體表述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拔刀相助霸官薄壯殡攢蠶農讒謗楚歌之計錘煉祠典大浸大洋洲調聲弟布東楹遁化恩沾發嗲繁要飛鉛豐肌秀骨分磔改換門楣攻诋光豔豔鬼臉咶喇惛怳貨易奸逆谏勸交能易作敬老刻燭連詞淩擾令儀令色蚍蜉戴盆駓駓千折七十二衢衖散棄沙洪少人沙羽申救時隙耍燕九水面司令塔思人樹獺褐天廷調羹題複萎苶烏銀弦樂器曉戍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