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浸的意思、大浸的詳細解釋
大浸的解釋
(1).大水。《莊子·逍遙遊》:“之人也,物莫之傷,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熱。” 唐 劉禹錫 《蘇州上後謝宰相狀》:“伏以 當州 繇大浸之後,物力蕭然。”浸,一本作“ 祲 ”。
(2).指大海。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浸的解釋 浸 ì 泡,使滲透:浸泡。浸透。浸種(弉 )。浸漬。浸沒(?)。沉浸(亦稱“浸沉”)。 逐漸:浸染。浸漸。浸潤。 筆畫數:; 部首:氵;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大浸”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種主要含義:
一、基本釋義
-
指大水或洪水
源自《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而不溺”(即使洪水滔天也無法淹沒他),形容水勢極大。唐代劉禹錫在《蘇州上後謝宰相狀》中也用“大浸之後”描述洪水後的蕭然景象。
-
代指大海
因大海浩瀚無邊的特性,古人常以“大浸”比喻海洋的廣闊,如《莊子》中通過大水意象間接指向自然力量的宏大。
二、用法與延伸
- 古籍引用:多見于道家文獻或曆史記錄,強調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性。例如《莊子》以“大浸稽天”體現超然境界。
- 現代應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文學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三、補充說明
- 字形演變:部分古籍中“浸”寫作“祲”,屬于異體字現象。
- 文化内涵:該詞承載了中國古代對自然現象的敬畏與哲學思考,需通過經典文獻深入體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莊子》原文及相關曆史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大浸這個詞通常指的是“大規模的洪水浸沒”的意思。它由“大”和“浸”兩個字組成,其中,“大”是指數量或程度大,而“浸”是指液體滲透或淹沒的動作。大浸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大(一)和水(氵),根據筆畫的計算,大浸的總筆畫數為12畫。
關于大浸一詞的來源,我暫時無法提供準确的資料,請您諒解。
在繁體字中,大浸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都是「大浸」。
在古時候,對于大浸這個詞的寫法有所變化。比如,部分古代漢字字典中将大浸寫為「大巾」或「大潤」。
以下是一些關于大浸的例句:
1. 昨晚下了一場大浸,整個城市都被水浸沒了。
2. 這片農田遭受了一次大浸,莊稼都被淹沒了。
關于大浸的組詞,常見的有大浸水、大浸淹、大浸災等詞語。其中,“大浸水”表示大面積的水浸情況,“大浸淹”表示被大規模的淹沒,“大浸災”表示大規模的洪水災害。
關于大浸的近義詞,包括大泛濫、大漲水、大暴雨等詞語,它們都用來描述大規模的液體擴散或淹沒的情況。
目前我無法提供大浸的反義詞,對于這一點,我感到抱歉。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