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戍樓。 唐 賈島 《送友人遊塞》詩:“夜泉行客火,曉戍向京煙。” 唐 張蠙 《過蕭關》詩:“曉戍殘烽火,晴原起獵塵。”
"曉戍"是由"曉"與"戍"組合而成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角度進行解析:
一、字義分解 "曉"本義指拂曉時分,《說文解字》釋為"明也"(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2023),特指天剛亮的時間節點。其甲骨文字形作日升于草木間之象。"戍"在《康熙字典》中注為"守邊也",金文字形為人持戈守衛狀(漢典網,2024),引申指駐防、守衛等軍事行為。
二、複合詞義 該詞多用于描述古代軍事場景,特指黎明時分的邊防警戒。明代邊塞詩《登盤山絕頂》有"但使雕戈銷殺氣,未妨白發老邊戍"之句(古詩文網,2023),其中"戍"即指戍守,"曉戍"可理解為拂曉時分的戍衛活動。
三、語境應用 在現代漢語中,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研究與文學創作領域。如《中國曆代軍事制度》中記載:"邊關曉戍,将士皆需寅時三刻整裝待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此處強調古代邊防部隊的晨間戰備狀态。
“曉戍”是一個古典文學中使用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解釋如下:
“曉戍”是古典詩詞中的特定意象,通過清晨的戍樓場景,傳達邊疆守衛者的孤寂與家國情懷。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詩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詩詞解析類資料。
白足僧報條崩角不忮不求赤誦促狹搭耳帽雕弱東格陵蘭寒流冬年節斷治番沉廢寝忘餐分米奮効覆盎門浮衍剛甲蠱師海屋添籌號叫黑蒼蒼橫草不動,竪草不拿橫沖直撞黃封渙靡回答驕暗交股民教象頰權口服匡捄狂慢坤維了休麟角賣嘴妙才内樣你們牌風偏偏倒倒剽襲辟強羌帖青楊巷丘賦染熏榮行軟簾生栾適變四白漱流徒歌侂生違才下甲香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