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尤的意思、庶尤的詳細解釋
庶尤的解釋
衆人的怨恨。《書·呂刑》:“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獄貨非寳,惟府辜功,報以庶尤。” 孔 傳:“其報則以衆人見罪。”
詞語分解
- 庶的解釋 庶 ù 衆多:庶務。庶物。庶績。富庶。 平民,百姓:庶民。庶人。黎庶。 宗法制度下家庭的旁支,與“嫡”相對:庶子(妾生的兒子)。庶母(嫡出子女稱父親的妾)。庶姓(古代稱與帝王沒有親屬關系的異姓諸侯)。
- 尤的解釋 尤 ó 特異的,突出的:尤為(唅 )。尤異。無恥之尤。 更加,格外:尤其。 過失:效尤(學着别人做壞事)。 怨恨,歸咎:怨天尤人。 姓。 筆畫數:; 部首:尢;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庶尤”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在古漢語中使用,其含義需要結合“庶”與“尤”兩個字的字義來理解。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 “庶尤”的含義解析
-
“庶”的核心義項:
- 衆多;百姓;平民。 這是“庶”最基本、最常用的含義。例如《說文解字》:“庶,屋下衆也。”指屋下聚集的衆人,引申為衆多、百姓。
- 希冀;但願。 表示一種希望或祈願的語氣。例如《詩經·桧風·素冠》:“庶見素冠兮”,鄭玄箋:“庶,幸也。”此義項常寫作“庶幾”。
- 旁支;非嫡系的(親屬)。 如“庶子”指妾所生的兒子。
- 副詞:差不多;或許。 表示接近某種情況或可能性。
-
“尤”的核心義項:
- 過失;罪過。 這是“尤”最核心的含義之一。例如《說文解字》:“尤,異也。”段玉裁注:“引申之,凡異于常者皆曰尤…又引申為過失之稱。” 《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鄭玄箋:“尤,過也。”
- 責怪;怨恨。 如《論語·憲問》:“不怨天,不尤人。”
- 優異;突出。 如“無恥之尤”。
- 尤其;特别。 用作副詞。
-
“庶尤”的複合含義:
将“庶”與“尤”組合,“庶尤”一詞主要取其“庶”(希冀、但願)與“尤”(過失、罪過)的含義。因此,“庶尤”可以理解為:
- 希求避免過失或罪過。 表達一種希望自己或他人不犯錯誤、不獲罪愆的願望。
- 但願不被責怪。 含有一種祈望得到諒解或不被歸咎的意思。
這個詞體現了古人對自身行為謹慎、追求無過的一種心态或祈願。
二、 引用參考(基于權威典籍與辭書釋義)
- 《說文解字》:對“庶”和“尤”的本義進行了權威解釋,是理解這兩個字的基礎。
- 《詩經》及鄭玄箋注:提供了“庶”作“希冀”義(如《素冠》)和“尤”作“過失”義(如《四月》)的經典用例及早期訓诂。
- 《康熙字典》/《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作為大型曆史性語文辭書,綜合收錄了“庶”和“尤”的各個義項及其在古籍中的運用,是分析複合詞“庶尤”含義的重要依據(釋義綜合參考其義項歸納)。
- 《爾雅》:作為最早的訓诂書,如《釋言》有“庶,幸也”的解釋,佐證了“庶”的希冀義。
“庶尤”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源于“庶”的“希冀、但願”之意與“尤”的“過失、罪過”之意,合起來表達“希求避免過失或罪過”、“但願不被責怪”的願望。理解該詞需結合這兩個字的古義及其在經典文獻中的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
“庶尤”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詞義
“庶尤”指衆人的怨恨,其中:
- 庶:本義為“衆多”或“平民”,如《尚書》中“庶民”即指百姓。
- 尤:此處指“怨恨”或“過失”,如《尚書·呂刑》注疏中解釋為“衆人見罪”。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呂刑》:“無或私家于獄之兩辭。獄貨非寶,惟府辜功,報以庶尤。”孔傳注解為:“其報則以衆人見罪。”,強調司法不公會導緻民衆的普遍不滿。
三、用法與擴展
- 語境:多用于描述因社會不公(如司法腐敗、賦稅苛重)引發的群體性怨恨。
- 近義詞:民怨、衆怒。
- 反義詞:衆望、民心。
四、示例解析
宋代葛勝仲《送鄧甯民罷瑕丘簿》中“微官亦何樂,觸事有庶尤”一句,即通過“庶尤”表達對官場弊政的批判。
以上解釋綜合了《尚書》原典、曆代注疏及詩詞用例,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古代漢語詞典》或《十三經注疏》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霸持百帕卑佞蔽護逼近兵痞子長安日敞平攙前落後朝夕共處察知持敬詞彙辭辇單舸短兵惇樸二門婚媾犯境乏嗣豐施風訓高難宮妝函邀橫屍遍野鴻化紅火候人見諒駕駛證積毀鏡面雞睨匡床苦力斂版嶺雁離數六老龍膋露宿風餐賣炭翁明粢幕屋滂沱勤學好問髯鼎升遐色彩商氣詩鴻受衆堂會頭陣菟肩王瓜晚興無生話香閣相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