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誦習的意思、誦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誦習的解釋

[read and study] 誦讀而熟習,也指誦讀複習

誦習課文

詳細解釋

(1).誦讀以學習。《史記·儒林列傳》:“﹝ 兒寬 ﹞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唐 薛用弱 《集異記·王維》:“公主覽讀,驚駭曰:‘皆我素所誦習者,常謂古人佳作,乃子之為乎?’”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傳》:“嘗出,過裡塾,諸生皆誦習公所為文。”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九:“和先生、同學疏遠了,和學校裡誦習研讨的一切疏遠了。”

(2).背誦并熟習。 宋 蘇轼 《<範文正公文集>叙》:“ 軾 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 魯 人 石守道 所作《慶曆聖德詩》示鄉先生。 軾 從旁竊觀,則能誦習其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誦習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誦讀以學習
    指通過反複朗讀和理解來掌握知識,常見于古代經典學習場景。例如《史記》記載的儒生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生動描繪了古人隨身攜帶典籍、利用碎片時間學習的狀态。

  2. 背誦并熟習
    強調通過記憶鞏固所學内容。如宋代蘇轼在《範文正公文集叙》中提到幼年背誦《慶曆聖德詩》的經曆,體現了古代教育對背誦的重視。


二、引證與例句


三、詞義辨析
誦習與單純“朗讀”的區别在于:前者包含理解内化的過程,如《史記》強調“循誦習傳”,即通過反複誦讀達到融會貫通;後者僅指出聲閱讀。現代多用于文言文或詩歌學習場景,例如“誦習課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誦習

《誦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誦和習。

部首和筆畫

誦的部首是讠,讀音為sòng,它共有7個筆畫。

習的部首是丿,讀音為xí,它共有4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誦和習都是古漢字,它們的出現時間較早,可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

在繁體字中,誦的寫法為誦,習的寫法為習。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誦的寫法有時會和現代稍有不同,但整體結構基本相似,并保留了“讠”作為部首。

習的古代寫法也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總體而言,它的字形和現代相似且可辨。

例句

1. 他每天早晨都會誦讀一段經文。

2. 學生們正在誦習這篇古文,以提高對文言文的理解。

組詞

誦經、誦讀、誦念、背誦、誦詩、誦唱。

近義詞

背誦、朗讀、默讀。

反義詞

不誦習、不背誦、不朗讀。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