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分田的意思、口分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分田的解釋

唐 代按人口授田。每口人所受者,皆包含永業田二十畝,其餘為口分田。如男丁受田百畝,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八十畝為口分田。《新唐書·食貨志一》:“凡庶人徙鄉及貧無以葬者,得賣永業田。自狹鄉而徙寬鄉者,得并賣口分田。”《唐律疏議·戶婚·賣口分田》:“諸賣口分田者,一畝笞十。二十畝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還本主,財沒不追。”參見“ 口分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口分田”是唐代均田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定義和特點如下:

定義
口分田是唐代政府按人口分配的耕地,屬于均田制的組成部分。根據記載,成年男性(男丁)授田總數為100畝,其中20畝為可繼承的“永業田”,剩餘80畝為口分田。口分田所有權歸國家,農民僅有使用權,身故後需歸還政府重新分配。

核心特點

  1. 按人口分配:授田标準與年齡、身份相關。例如:
    • 18歲以上男丁:80畝口分田 + 20畝永業田;
    • 60歲以上老男或殘疾人:40畝口分田;
    • 寡婦:30畝口分田。
  2. 限制買賣:口分田原則上禁止買賣,但特殊情況下(如遷徙至地廣人稀的“寬鄉”)可破例。
  3. 經濟功能:主要用于種植谷物,是政府征收田賦的依據。

對比永業田

曆史意義
這一制度通過土地再分配緩解了社會矛盾,但後期因土地兼并加劇逐漸瓦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唐代《唐律疏議》及《新唐書·食貨志》相關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口分田

《口分田》是一個成語,由“口”、“分”和“田”三個字組成。成語的意思是“口舌分争,争奪田地”。它用來形容人們為了争奪利益或權力而争吵不休。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口分田》由“口”、“分”和“田”三個字組成。其中,“口”字的部首是“口”,它的筆畫數是3;“分”字的部首是“刀”,它的筆畫數是4;“田”字的部首是“田”,它的筆畫數是5。

來源和繁體

《口分田》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會,當時農民為了争奪一塊好田地而展開争鬥。這個成語使用簡化字,沒有繁體字形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寫法有所不同。在古代,字形可能會有一些變化。然而,《口分田》這個成語的字形在古代寫法中并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他們為了一塊土地争吵了好幾天,真是典型的口分田。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口舌紛争、争田、田争;

近義詞:争鬥、争吵、争執;

反義詞:和平、協作、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