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口分田的意思、口分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口分田的解釋

唐 代按人口授田。每口人所受者,皆包含永業田二十畝,其餘為口分田。如男丁受田百畝,其中二十畝為永業田,八十畝為口分田。《新唐書·食貨志一》:“凡庶人徙鄉及貧無以葬者,得賣永業田。自狹鄉而徙寬鄉者,得并賣口分田。”《唐律疏議·戶婚·賣口分田》:“諸賣口分田者,一畝笞十。二十畝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還本主,財沒不追。”參見“ 口分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口分田是中國古代土地制度中的專用術語,指政府按人口分配的耕地,具有社會保障和賦稅征收的雙重功能。其核心特征為“計口授田,身沒還官”,即土地所有權歸國家,耕種權隨人口變動調整。

從制度演變看,口分田起源于北魏的均田制,至唐代發展完善。《唐六典·戶部》明确記載:“凡授田,丁男給永業田二十畝,口分田八十畝”,其中口分田占比達80%,主要用于保障基礎糧食生産。分配時依據戶籍登記情況,對老幼、殘疾等特殊群體設有減免政策。

該制度在實施中呈現三大特點:一是禁止買賣,《唐律疏議》規定“賣口分田者,一畝笞十”;二是定期還授,每年十月進行土地調整;三是承擔稅賦,成為租庸調制的基礎征收單位。隨着土地兼并加劇,口分田制度在唐中葉後逐漸瓦解,被兩稅法取代。

網絡擴展解釋

“口分田”是唐代均田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定義和特點如下:

定義
口分田是唐代政府按人口分配的耕地,屬于均田制的組成部分。根據記載,成年男性(男丁)授田總數為100畝,其中20畝為可繼承的“永業田”,剩餘80畝為口分田。口分田所有權歸國家,農民僅有使用權,身故後需歸還政府重新分配。

核心特點

  1. 按人口分配:授田标準與年齡、身份相關。例如:
    • 18歲以上男丁:80畝口分田 + 20畝永業田;
    • 60歲以上老男或殘疾人:40畝口分田;
    • 寡婦:30畝口分田。
  2. 限制買賣:口分田原則上禁止買賣,但特殊情況下(如遷徙至地廣人稀的“寬鄉”)可破例。
  3. 經濟功能:主要用于種植谷物,是政府征收田賦的依據。

對比永業田

曆史意義
這一制度通過土地再分配緩解了社會矛盾,但後期因土地兼并加劇逐漸瓦解。更多細節可參考唐代《唐律疏議》及《新唐書·食貨志》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土重遷薄器标尺猋騎滮田旦晝道僧鼎足之勢凍剝剝東藩鍛壓笃恨焚軌公綦工巧觀采滾牌寒涸弘和花麻調嘴互助社講谟降襲角家結韈津堠窭貧禮際蘆管湎湎木牐男媒女妁釀雪泮坼仆頓撲明淺劣騎鶴揚州清壯秋決惹草沾花三班借職三墨山蜜善柔缞帻説溜了嘴夙齡堂幅陶缊跳撻投幾屠裂網袋危岩穩善吳榜汙黑下潠田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