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儆戢的意思、儆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儆戢的解釋

戒懼而有所收斂。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庶政·訪拿蠹棍》:“夫新官初蒞,當此積弱之餘,不大有以振剔之,則奸惡無所儆戢,而良懦愈緻欺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儆戢(jǐng jí)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動詞,由“儆”和“戢”二字構成,多用于書面語境。根據《漢語大詞典》及古漢語研究,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分字釋義

    • 儆:本義為“警戒、戒備”,《說文解字》釋為“戒也”,引申為通過警示使人警覺,如“殺一儆百”。
    • 戢:原指“收斂兵器”,後泛指“停止、約束”,《爾雅·釋诂》注“戢,聚也”,如“戢怒”表平息怒氣。
  2. 整體釋義

    儆戢指通過警示或懲戒使行為收斂,或因受警戒而主動停止某種行為。例如:“嚴懲首惡以儆戢餘黨”(《清史稿》),意為通過嚴懲主犯來震懾其他人收斂惡行。

  3. 用法與語境

    該詞多用于描述社會管理、法律懲戒等場景,強調外部警示與内部約束的雙重作用。例如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引《後漢書》例句:“儆戢奸慝,以安百姓。”

  4. 近義詞辨析

    • 儆戒:側重“警示以預防”(如儆戒後人)。
    • 戢止:側重“主動停止”(如戢止争端)。

      儆戢則兼具“警示”與“約束”的雙重語義。

參考來源:釋義綜合引自《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年版)、《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3年版)及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4版)。

網絡擴展解釋

“儆戢”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ǐng j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由“儆”和“戢”兩字組成:


詳細解釋

  1. 行為與心理的雙重約束
    既包含内心的警惕(儆),也強調外在行為的克制(戢)。例如,清代黃六鴻在《福惠全書》中提到,新官上任時需嚴懲奸惡以“儆戢”不法之徒,保護良善。

  2. 使用場景

    • 威懾警示:如通過懲罰少數人達到警示全體的效果(“懲一儆百”)。
    • 自我約束:個人在複雜環境中收斂鋒芒,避免招緻禍患。

字義分解


出處與示例

最早見于清代文獻,如《福惠全書·庶政·訪拿蠹棍》:“奸惡無所儆戢,而良懦愈緻欺淩”,強調通過威懾實現社會秩序。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獻中的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部大腸梗阻池魚之禍沖苁催徵蹙弱大幻點鐵訪對發展鋒芒逼人風躅腹背感人至深溝沿兒孤歌過隙白駒國營經濟顧頭不顧腳橫頭後矩黃台瓜辭繳憑诘盜擊鞠捐身厥陰谲詐沮駭軍勳老搭檔老弱兩蜀連排靈鑰流域露雞麥粒免喪鳴葭孽子孤臣寝處日至肉杏如獲至珍沈心工視日如年詩秩守府碩岸死去活來酥佥攤曬陶煉陶正徒爾頹幽襪褲問荊伍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