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聳突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大嶺東轉,正束澗下流,夾峙如門,當門一石峯聳突,曰 将軍嶺 。”按,一本作“聳石屼突”。
“聳突”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ǒng tū,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釋義
指物體或地形高聳突起,常用于描述山巒、建築等高大且形态突兀的事物。例如《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中記載:“當門一石峯聳突,曰将軍嶺”,生動描繪了山峰高聳的形态。
構成分析
使用示例
適用語境
多用于文學性描述,強調視覺上的陡峭或出人意料的高度,常見于山水遊記、建築描寫或比喻性表達中。
提示: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見于古籍或特定文體的創作中。如需近義詞,可參考“高聳”“突兀”等詞。
聳突(sǒng tū)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物體突起高聳的狀态或形狀。
《聳突》由兩個部首組成:
1. 耳(ěr)- 部首,表示與耳朵有關的事物。
2. 突(tū)- 部首,表示突起、突破的意思。
《聳突》共有13個筆畫。
《聳突》是一個由兩個常用漢字組成的詞語,其來源于古代漢語,由于它們本身就是漢字,所以不存在繁體字的問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聳突》這個詞的基本形狀并未改變。
1. 大山聳突,雲霧缭繞。
2. 這座古塔形态奇特,塔尖聳突入雲。
聳立、突出、突起、突破、突陷。
高聳、突兀、突起、挺拔。
平坦、平緩、下沉、凹陷。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