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納的意思、格納的詳細解釋
格納的解釋
宋 代 海南 按商船大小定稅金多寡的名目。《宋史·食貨志下八》:“ 海南 收稅,較船之丈尺,謂之‘格納’。其法分三等,有所較無幾,而輸錢多寡十倍。”
詞語分解
- 格的解釋 格 é 劃分成的空欄和框子:格子紙。方格兒布。 法式,标準: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資格。 表現出來的品質:格調。風格。人格。國格。性格。 阻礙,隔閡:格格不入。 擊,打:格鬥。格殺。 推究:格
- 納的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采納。笑納。納谏。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格納”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文獻進行區分:
一、古代稅收制度(主流含義)
指宋代海南地區根據商船尺寸劃分的稅收等級制度,出自《宋史·食貨志》。具體表現為:
- 計稅标準:以船舶丈尺(尺寸)為計稅依據,而非貨物價值。
- 等級劃分:分三等稅率,不同等級稅額差距可達十倍。
- 實施背景:反映宋代對海上貿易的規範化管理,屬于特殊的地方稅制。
二、成語用法(較少見)
少數現代詞典中标注為形容詞,形容“才能或學問深奧高超”。但需注意:
- 該用法缺乏古籍用例支撐,可能與“格物緻知”等詞混淆。
- 實際文獻中出現的“格納”多指向稅收含義(如瓦格納為作曲家姓氏,非成語用例)。
建議:在學術或曆史場景中,優先采用稅收制度的釋義;若遇現代語境中的成語用法,需結合具體上下文謹慎判斷。
網絡擴展解釋二
格納(gē nà)是一個多音字,可以表示多個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格:木(mù)字旁,5畫
納:纟(sī)字旁,6畫
來源:
格納一詞源自古代漢字,古代的寫法是“穀納”。它的兩個字形都有自己的意義,具體解釋如下:
- 格:指谷物收獲後用來存放的容器,也可以指農田的劃分。
- 納:指把東西收藏起來或收集起來。
繁體:
格納的繁體字為「穀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不同于現代字形。比如,在古代的寫法中,格納的字形為「穀納」,與現代字形稍有差異,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農民們正在把莊稼收割,然後将谷物放進格納裡保存起來。
2. 公司決定納入這位優秀員工的提議,以改善工作環境。
組詞:
一些以「格納」為組詞的詞彙包括:格納神木、格納山、格納染料等。
近義詞:
與「格納」意思相近的詞彙有:收納、存放、儲存等。
反義詞:
與「格納」意思相反的詞彙有:取出、放出、釋放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