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到赦宥。《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羇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寬政,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 北周 庾信 《又謝趙王赉息絲布啟》:“南冠獲宥,既預禮延;稚子勝衣,還蒙拜謁。” 唐 白行簡 《濾水羅賦》:“濾 顔生 之瓢水,欲飲而徐清;漉 範令 之釜魚,将烹而獲宥。”
“獲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古代文獻:
唐代用例:
如需更詳盡的古代用例或成語背景,可參考《左傳》或《漢語大詞典》。
獲宥(huò yòu)是一個動詞詞語,意思是被寬恕或赦免,免除罰責。
獲宥的部首是⻍(手)和宀(寶蓋),共有11個筆畫。
獲宥在古代漢語中的寫法為「獲宥」,其中「獲」為古代寫法,意思是捕獲或得到。由于************共和國的簡化字改革,「獲」被簡化為「獲」。
在古代,「獲」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包括「獲」、「穫」等,但它們都指代同一個意思。
1. 他為自己的錯誤感到非常後悔,希望能夠獲得宥免。
2. 許多犯罪分子向法庭求情,希望能夠獲宥。
1. 獲得宥免:被寬恕或赦免
2. 獲宥機會:被寬恕的可能性或機會
3. 獲宥嘉獎:得到寬恕和獎勵
1. 免罪:不受懲罰
2. 寬恕:原諒過錯
3. 赦免:免除罪行
1. 處罰:對錯誤或犯罪行為進行懲處
2. 懲罰:對違法者進行處罰
3. 責罰:由于錯誤行為而受到的懲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