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獲宥的意思、獲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獲宥的解釋

得到赦宥。《左傳·莊公二十二年》:“羇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寬政,赦其不閑於教訓而免於罪戾,弛於負擔,君之惠也,所獲多矣。” 北周 庾信 《又謝趙王赉息絲布啟》:“南冠獲宥,既預禮延;稚子勝衣,還蒙拜謁。” 唐 白行簡 《濾水羅賦》:“濾 顔生 之瓢水,欲飲而徐清;漉 範令 之釜魚,将烹而獲宥。”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獲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其含義與法律、倫理語境密切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獲宥”意為“獲得寬恕或赦免”,多用于描述因過失、罪行等被免除懲罰的情況。該詞由“獲”(得到)和“宥”(寬恕)兩個語素構成,強調從責任或刑罰中解脫的結果。

從詞源看,“宥”最早見于《說文解字》,釋為“寬也”,《尚書·大禹谟》中“宥過無大”即體現其寬大處理的内涵。曆史文獻中,“獲宥”常與司法判決相關聯,如《宋史·刑法志》載“罪疑者奏谳,多獲宥減”,指嫌疑案件經複核後多被減輕處罰。《古代漢語詞典》中收錄該詞,并引《資治通鑒》例句:“因其自首,特獲宥免。”

在現代漢語中,“獲宥”主要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尤見于曆史、法律研究領域。例如在分析古代司法制度時,可表述為“唐代對自首者實行‘獲宥’政策,體現刑罰的寬宥原則”。需注意的是,該詞與“赦免”“寬恕”等近義詞存在細微差别,更強調“通過特定程式得到赦免”的被動性。

網絡擴展解釋

“獲宥”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曆史典故與用例

  1. 古代文獻:

    •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中記載:“羇旅之臣,幸若獲宥,及於寬政……” 此句指流亡的臣子因寬大政策被赦免。
    • 北周庾信在《又謝趙王赉息絲布啟》中寫道:“南冠獲宥,既預禮延”,意為被俘者獲得赦免并受到禮遇。
  2. 唐代用例:

    • 白行簡《濾水羅賦》中以“漉範令之釜魚,将烹而獲宥”比喻困境中意外得到解脫。

三、結構與字義分析


四、使用場景


如需更詳盡的古代用例或成語背景,可參考《左傳》或《漢語大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招矩罷倦寶钗鞭影表背並概不辭勞苦不辜剗卻斥遠刺戟大朝觐怠媮得非地核頓食浮舟該成溝猶瞀儒寡孤刮湔固執河隍河流恒姿黉室疆頓今典驚奔峻秩狼抗亮拱離辭另辟蹊徑龍刀陸渾山漫與迷你裙牽吟傾棄棄子日德三胞胎桑弧蓬矢三棱鏡山額上兵上榮生貨飾棺示意四濺四屋睟天填阬滿谷鐵獄銅籠脫氣望視細謹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