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束縛。 唐 皇甫曾 《遇風雨作》詩:“轉知人代事,纓組乃徽束;向若家居時,安枕春夢熟。”
“徽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進行解釋:
唐代皇甫曾在《遇風雨作》中寫道:“轉知人代事,纓組乃徽束”,此處“徽束”指官職或禮法對人的束縛()。
有少數來源(如)将其解釋為“品行莊重嚴肅”,但此說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字面義的引申解讀,需謹慎參考()。
“徽束”主要用于描述外在或制度性的約束,而非内在品德的形容。如需引用,建議優先采用“束縛”這一釋義,并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徽束是一個漢語詞語,含義是指徽章、紮束。該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徽和束。
徽的部首是彳,共有5畫;束的部首是木,共有4畫。
徽束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徽指的是徽章,裝飾品,是一種标志身份或身份的标志;束指的是将物品集中在一起并綁紮起來。因此,徽束的意思是将裝飾品束在一起,形成一種特定的裝飾風格。
繁體字“徽束”保持了部首和筆畫的相同,隻是書寫風格上略有差異。
在古代文字中,徽束的寫法可能有些差異。然而,總體來說,徽字和束字的基本形狀和含義與現代相似。
1. 他身上佩戴着徽束,彰顯了他的官方身份。
2. 古代将軍常常在胸前佩帶徽束,以示威武之象征。
徽章、束縛、束身、束手無策等。
徽記、标志、印章。
分散、解開、散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