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送三的意思、送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送三的解釋

[burn paper-money to send the ghost away on the third day of one's death] 一般民俗在人死後第三天要誦經設祭迎魂,叫“接三”;黃昏時,要焚化紙錢冥器,送鬼魂到路口,叫“送三”

詳細解釋

舊俗人死後第三天,喪家請和尚、道士唪經超度亡魂,并進行燒冥衣紙屋等活動,稱“送三”。 清 李光庭 《鄉言解頤·人部·喪祭》:“如親死之日,即倩僧道念倒頭經,逢七念經,送三、送殯用僧道鼓吹。” 老舍 《牛天賜傳》二二:“送三的時節, 天賜 哭得死去活來,冷清清的隻有他一人穿着重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送三"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一、婚喪禮俗中的儀式稱謂 在北方部分地區,特指出殡前夜舉行的"送三朝"儀式,包含焚化紙紮車馬、撒紙錢等環節,表達對逝者的哀思。江南地區則指婚嫁第三日新娘回門時,男方需備"送三朝禮",包含六色果品、全豬等聘禮,此俗載于《吳地婚俗考》。

二、方言中的特殊用法 山東、河北等地将遠行送至第三程路口的舉動稱作"送三程",《方言志》記載該詞多用于長輩送晚輩赴考或遠遊的場景。閩南語區則衍生出"送三頓"的說法,指為遠行親友準備三日份幹糧的習俗。

需要說明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書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保留于特定方言區和民俗研究領域。其語義演變過程可追溯至《禮記》中"三日而成服"的服喪制度,後經地域文化浸潤産生分化。

網絡擴展解釋

“送三”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一、喪葬習俗中的含義(主要用法)

指人去世後第三天舉行的儀式,常見于中國傳統民俗。具體包含以下内容:

  1. 儀式目的:通過誦經、燒冥器等方式超度亡魂,幫助其順利進入陰間或天堂。
  2. 流程特點:
    • 與“接三”對應:“接三”是迎接亡魂歸家,“送三”則是黃昏時焚燒紙錢、冥衣等,送别亡魂至路口或黃泉。
    • 需請僧侶或道士主持,進行念經、禮忏等活動。

二、其他罕見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送三”可引申為“排除第三人或選項”,源自古代遊戲規則(每輪淘汰一人直至剩三)。但此用法在現代語境中極少見,且權威性較低。

補充說明

該詞多用于描述傳統喪葬文化,現代城市中儀式可能簡化,但在部分農村地區仍有保留。若需了解具體儀式細節,可參考地方民俗文獻或咨詢相關文化研究者。

别人正在浏覽...

黯湛貝加爾湖畢方豳文常節臣伏絺繪章句沖排筜篁導緻雕塑地祇鳳字分體佛陀咈咈寒豆洪柯荒涼矜弘基色臼竈生蛙砍脍空談快意款顧枯硬朗夷臉譜化黎孑臨攝六石弓籠駕龍野録略淪破羅禁梅君山企立耆昧琴瑟起早挂晚趨時附勢石窟獸行豎櫃書影訴控恬虛髫髻推捱屯弊頑梗巍巍蕩蕩倭妥無容置疑惡紫奪朱閑樹遐宇謝私系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