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聳懼的意思、聳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聳懼的解釋

極其恐懼。聳,通“ 悚 ”。《左傳·成公十四年》:“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楊伯峻 注:“聳借為悚。《説文》:悚,懼也。”《韓非子·内儲說上》:“於是吏皆聳懼,以為神明也。”《東周列國志》第二九回:“百官聳懼,百姓不服。” 清 曾國藩 《台洲墓表》:“或有所不快於他人,亦痛繩長子,竟日嗃嗃,詰數愆尤,間作激宕之辭,以為豈少我邪,舉家聳懼。”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聳懼”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聳懼”意為極其恐懼,其中“聳”通“悚”(sǒng),表示恐懼的心理狀态。該詞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出現。


二、古籍例證

  1. 《左傳·成公十四年》
    “大夫聞之,無不聳懼。”
    楊伯峻注:“聳借為悚。”(官員們聽聞此事後,無不感到極度恐懼。)

  2. 《韓非子·内儲說上》
    “于是吏皆聳懼,以為神明也。”(官吏們因此極其畏懼,認為對方是神明。)

  3. 《東周列國志》第二九回
    “百官聳懼,百姓不服。”(官員們非常恐懼,但百姓并不信服。)


三、構詞解析


四、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文言文研究或曆史文獻解讀中。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悚然”“驚懼”等詞替代。例如:
“考核糾錯機制讓考官産生敬畏和聳懼之情”(此例為仿古用法)。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語境,可參考《左傳》《韓非子》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聳懼

聳懼(sǒng jù)是指人在面對恐懼、驚慌或不安時,身體或心靈産生一種戰栗或顫抖的感覺。這種感覺常常源于心理上的壓力和恐懼,使人産生不安和不安全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聳懼的拆分部首是耳(ěr)和心(xīn),其中耳部分為2畫,心部分為4畫。

來源和繁體

聳懼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其繁體字為聳懼。在現代漢字簡化過程中,被簡化為聳懼。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聳懼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不過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聳懼」,其中聳的上部為工字旁,懼的左部為心字旁。

例句

1. 他的突然離世讓全家人聳懼不安。

2. 我在看恐怖電影時感到聳懼,并且不敢閉上眼睛。

組詞

1. 恐懼(kǒng jù):指害怕、擔心的情緒。

2. 驚懼(jīng jù):指突然遇到吓人或可怕的事物而心生驚慌和害怕的情緒。

近義詞

驚恐、畏懼、恐懼、害怕

反義詞

平靜、安定、鎮定、勇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