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吳 地出土的石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異苑》曰:‘ 晉武 時, 吳郡 臨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 張華 , 華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言,聲聞數十裡。’ 劉道民 ( 宋 孝武帝 )詩曰:‘事有遠而合, 蜀 桐鳴 吳 石。’” 唐 駱賓王 《<螢火賦>序》:“夫類同而心異者,龍蹲歸而 宋 樹伐;質殊而聲合者,魚形出而 吳 石鳴。”
“吳石”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區分:
指吳地出土的石鼓,屬于古代文物。該解釋來源于《水經注》等古籍記載:晉代吳郡臨平曾出土石鼓,張華用蜀桐刻魚形敲擊發聲,形成典故。唐代駱賓王也在詩文中引用此典,如“蜀桐鳴吳石”比喻事物間的巧妙關聯。
吳石(1894—1950),字虞薰,福建倉山人,國民黨陸軍中将,中共“密使一號”。其生平要點包括:
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指向:
吳石,讀音為"wú shí",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指的是産自中國江蘇省吳縣(現在的蘇州市吳中區)的一種石料,也叫吳砂石。
吳石的部首為石(石字旁),它由5個筆畫構成。
吳石是以吳縣為名,因此被稱為吳石。吳石是一種灰色細砂岩,質地堅硬、結構緻密,它不僅用于建築,還是傳統的制磚材料。
吳石的繁體字為「吳石」。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吳石的古漢字寫法為「吳」。
1. 建築師選擇吳石作為建築材料,因為它具有較高的耐久性和美觀性。
2. 這塊展品上使用的是吳石雕刻而成的。
1. 吳石雕:以吳石為材料進行雕刻藝術。
2. 吳石闆:利用吳石加工而成的平闆狀材料。
3. 吳石制磚:利用吳石生産磚塊。
1. 吳中石:指産自江蘇省吳中區的一種石料。
2. 吳縣石:指産自江蘇省吳縣的一種石料。
3. 吳砂石:是吳石的别稱。
1. 他石:指産自其他地方的石料,與吳石相對。
2. 外石:指産自國外的石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