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吳石的意思、吳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吳石的解釋

指 吳 地出土的石鼓。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漸江水》:“《異苑》曰:‘ 晉武 時, 吳郡 臨平 岸崩出一石鼓,打之無聲,以問 張華 , 華 曰:“可取 蜀 中桐材,刻作魚形,扣之則鳴矣。”於是如言,聲聞數十裡。’ 劉道民 ( 宋 孝武帝 )詩曰:‘事有遠而合, 蜀 桐鳴 吳 石。’” 唐 駱賓王 《<螢火賦>序》:“夫類同而心異者,龍蹲歸而 宋 樹伐;質殊而聲合者,魚形出而 吳 石鳴。”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吳石(1894-1950),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專名屬性的複合詞,由姓氏"吳"與單名"石"組成,其含義需從字源與史實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吳姓溯源 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吳"為上古部落名稱,後演變為國名與姓氏,甲骨文象形為手持農具耕作之态。春秋時期吳國(今江蘇一帶)以青銅冶鑄聞名,《越絕書》載"吳越之劍,遷乎其地而不能為良",印證吳地工匠技藝。

  2. 石字解析 "石"在《說文解字》中釋為"山石也",象形山崖下石塊。作為人名用字,常取《周易·豫卦》"介于石,不終日"的堅毅寓意,或《孫子兵法·勢篇》"轉圓石于千仞之山"的剛健意象。

二、曆史實指 專指吳石将軍(1894-1950),民國軍事家,福建閩侯人。其生平事迹載于《中華民國史人物傳》,早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抗日戰争期間任第四戰區參謀長,參與制定桂柳會戰方案。1949年後赴台任國防部參謀次長,1950年因"中共台灣省工委案"被處決,1994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革命烈士。

三、文化衍生 在文學創作中,該詞常作為曆史題材元素。如作家張典婉《台灣風雲人物志》第七章,引述台北馬場町刑場遺址碑文"吳石臨刑遺墨:天意茫茫未可窺……",展現特定曆史語境下的文化符號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吳石”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曆史背景和語義區分:

一、詞語本義

指吳地出土的石鼓,屬于古代文物。該解釋來源于《水經注》等古籍記載:晉代吳郡臨平曾出土石鼓,張華用蜀桐刻魚形敲擊發聲,形成典故。唐代駱賓王也在詩文中引用此典,如“蜀桐鳴吳石”比喻事物間的巧妙關聯。

二、曆史人物

吳石(1894—1950),字虞薰,福建倉山人,國民黨陸軍中将,中共“密使一號”。其生平要點包括:

  1. 教育背景:1916年保定軍校畢業,1929年赴日留學;
  2. 軍事經曆:北伐戰争任總參謀部作戰科長,抗戰期間任第四戰區參謀長;
  3. 秘密貢獻:1949年赴台潛伏,向大陸傳遞重要情報,1950年因叛徒出賣被害;
  4. 曆史評價:毛澤東曾賦詩“驚濤拓孤島,碧波映天曉”贊其功勳。

語義辨析

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指向:

别人正在浏覽...

扮故事半支蓮薄海騰歡襃顯本科編碼跛曳測杆層覆長公初版翠以羽自殘刀耕火耘耋民二人奪飛黃騰踏改視攻堅戰共默觀象規爲故式翰紙和買還東荒獐嬌小玲珑景福靜姝荊株集體利益酒壜巨棓考典另眼臨陣磨刀李天王冒勢蒙士囊螢照書内侵配飾栖皇青油燈泉澤群衆路線山關實際工資述叙繐帷踏踵滕口籊籊侻陋屠斬委瑣誣行香燈小己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