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ong]∶贊美祝頌的詩歌
欣歡之聲浃于億兆,銜感之至形于頌歌。——唐· 宋璟《三月三日為百官謝賜宴表》
(2) [hymn of praise]∶贊美;祝頌
天下翕然,一口頌歌。——《新唐書·張玄素傳》
士頌歌于政教,民謠詠于渥恩。——《宋書·謝靈運傳·撰征賦》
(1).贊美;歌頌。 南朝 宋 謝靈運 《撰征賦》:“士頌歌於政教,民謡詠於渥恩。”《新唐書·張玄素傳》:“陛下向平 東都 ,曾觀廣殿,皆撤毀之,天下翕然,一口頌歌。”
(2).用于祝頌的詩歌。 唐 宋璟 《謝賜宴表》:“欣歡之聲,浹於億兆,銜感之至,形於頌歌。”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十六章:“這雷聲在峭壁深谷中不絕地滾動着,回蕩着,就像為我們的英雄唱的頌歌一樣。” 袁鷹 《忠魂曲》詩:“火紅的 嶽麓 楓林,唱不完英雄的頌歌。”
“頌歌”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頌歌指贊美、祝頌的詩歌或歌曲,常用于表達對黨、祖國、領袖、人民、英雄人物或革命事業等的歌頌。其核心内涵包括:
如需更完整的曆史演變或作品分析,可參考來源網頁(如、6)的詳細内容。
《頌歌》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分别是“頁”和“已”,其中“頁”是“紙張”的意思,而“已”是助詞“已經”的意思。
《頌歌》的筆畫數為20個,其中“頁”的筆畫數為12個,而“已”的筆畫數為8個。
《頌歌》的來源較為複雜,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指其來源于古代文人贊美的歌曲,用以表達對于偉大事物的贊美和敬仰之情。另一種說法是指其來源于《詩經》中的《大雅·文王》一章,用以贊美周文王的功績和德行。
在繁體字中,頌歌的寫法為“頌歌”,兩個字的形态稍顯複雜,但義成并無區别。
在古時候,頌歌的寫法較為簡單,單字寫法分别為“頌”和“歌”,與現代寫法基本相同。而且在古代,人們經常使用《頌歌》這個詞來形容對于英雄豪傑的頌揚和贊美。
以下為一些關于頌歌的例句:
1. 最近,音樂界湧現出一首首動人的頌歌,吸引了許多聽衆。
2. 這首頌歌充滿了對自然之美的贊頌,讓人心曠神怡。
3. 我們應當時刻保持一顆頌歌的心,對于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表達感恩之情。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贊歌、頌詞、歌頌、贊頌等。
頌歌的近義詞有:贊美歌、贊詞、頌辭等。
頌歌的反義詞有:詛咒歌、謾罵、诋毀等。
【别人正在浏覽】